新世纪“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演进与论争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演进与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 学术论文 中国知网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 中国当代文化 文艺学研究 美学观 美学史 新世纪中国
【摘要】:正在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论争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波及范围也最广的理论话题莫过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截止2015年7月20日,在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题目的学术论文就有233篇,以此为主题搜索的学术论文有723篇,以此为关键词搜索的学术论文也有547篇。同样,在中国知网的硕博论文库中,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学术论文;中国知网;文学理论;文艺理论;中国当代文化;文艺学研究;美学观;美学史;新世纪中国;
【分类号】:B834.3
【正文快照】: 在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论争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波及范围也最广的理论话题莫过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截止2015年7月20日,在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题目的学术论文就有233篇,以此为主题搜索的学术论文有723篇,以此为关键词搜索的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粤海风;2005年04期
2 赵文俊;;“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审美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逄增玉;李跃庭;;理论与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4 黄柏刚;;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看“日常生活审美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5 张宇红;;儒家中和思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6 解中媛;陈倩;;美学之春引领生活之夏——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实现[J];科技风;2010年07期
7 张大为;;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山花;2011年17期
8 田素庆;;“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何以成为可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9 朱朝辉;看上去很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4年02期
10 程世波;“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中的身体视角及其难题[J];求索;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飞龙;;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3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4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3 王华章;“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亮;消费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D];山东大学;2009年
6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邦松;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傅瑶;“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6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76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