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不动情——基于朱光潜和巴金、张天翼为代表的左联作家论争
本文关键词:移情与不动情——基于朱光潜和巴金、张天翼为代表的左联作家论争
【摘要】:朱光潜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巴金、张天翼左联有场著名的争论。本是由朱光潜《眼泪文学》一文挑起的,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动情和移情的矛盾。由于巴金的反驳偏离主题,而过去学界多把注意力放在朱、巴之争,忽略了和巴金一起的张天翼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十个拷问"。我们由悬想朱光潜可能对张天翼美学问题的回答作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动情"和"移情"矛盾乃立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和矛盾上。恰恰是对这种差异和矛盾认识的不自觉导致了朱光潜(甚至包括王国维)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彻底。倘若对中西思维上的对立有清醒的认识,或许可以将朱光潜和王国维不自觉提出的"超物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升到自我意识的层面。这样,对体现中国传统的"以物观物"的虚静内敛的思维特征认识会更清晰些。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不动情 移情 张天翼 朱光潜 巴金 王国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85)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论争的背景和问题朱光潜和巴金、张天翼等左联作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场争论。事情起因看上去是由朱光潜挑起的。他在《大众知识》第1卷第7期上发表了《眼泪文学》一文,开门见山就对某作家在后记中称如何被自己作品所感动而流泪,以及某作家(指巴金)在看了某作家(指曹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胜;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6期
2 ;李泽厚谈“移情作用”[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2期
3 陈怀宇;;赫尔德与中国近代美学[J];现代哲学;2008年04期
4 李祥林;;朱光潜的美感教育观[J];学术界;1990年05期
5 闫国忠;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李国显;夏洁;;“超脱思想”对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影响[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7 朱良志;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8 陈涵平;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情感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宛小平;;《谈美书简》——朱光潜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金涛;应时代呼声 彰东方大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李希凡;一种新美学发展观的执着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3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杨维娜;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宋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7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778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