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金钱统摄下的现代生活风格的美学批判
本文关键词:齐美尔:金钱统摄下的现代生活风格的美学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生活 美学批判 生活风格 金钱 现代社会 货币经济 社会学家 本雅明 独特价值 形而上学
【摘要】:正齐美尔(Simmel Georg,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作为形式社会学的奠基人,齐美尔重视社会的外在形式,并将其与内在的历史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形式具有历史与生命的深度,"齐美尔认为哲学杰出人物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发展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并把这种方式进化为一种特别令人关注的形式,这种方式仍然与我们经历世界的方式相一致。"(1)在一系列论著中,齐美尔从形式的层面对现代社会进行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现代生活 美学批判 生活风格 金钱 现代社会 货币经济 社会学家 本雅明 独特价值 形而上学
【基金】:湖南科技学院文艺学学科的资助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齐美尔(Simmel Georg,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作为形式社会学的奠基人,齐美尔重视社会的外在形式,并将其与内在的历史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形式具有历史与生命的深度,“齐美尔认为哲学杰出人物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发展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并把这种方式进化为一种特别令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蒋连舟;;深圳公开处理卖淫嫖娼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韩雷;;构建他者——中国圣诞文化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吴志强;舞蹈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海燕;;现代个性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商界小说[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顺华;现代性与宗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7 周来顺;齐美尔论现代性危机及其消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8 陈占江;;“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基于皖北C村的田野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郭景萍;;社会学理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应用[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袁敦卫;;从齐美尔看当代审美文化的内在冲突[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俞学明;;试论法治社会下的宗教定位[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唐正东;;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法国调节学派阿格里塔的货币哲学观及其评价[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5 杨虹;;城市变革中的金钱话语——近20年商界小说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书写[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袁进;;开创都市叙述的新风气——试论韩邦庆的小说叙述理论与实践[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从中国宗教—信仰间的供需关系谈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鲍金;;消费文化的资本化及其后果——现代消费文化的资本控制逻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3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生;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宗教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武斌;后结构主义之后的作者理论[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娜;亲密关系和经济理性的相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芸;浙北农村民间巫信的生存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戈婷;中国大学生原创网络视频广告的文化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智敏;解构与建构:村庄共同体变迁中的农村家庭教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兴明;美学批判:一条需要置疑的思想之路[J];江汉论坛;2002年05期
2 阚秋莎;;浅析本雅明的“光韵”——《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书报告[J];考试周刊;2007年29期
3 唐翔;;艺术的祛魅之路:从神坛走向广场——论本雅明美学思想中“技术复制”理论的现代性[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4 沈伟棠;;艺术的祛魅之路:从神坛走向广场——论本雅明美学思想中“技术复制”理论的现代性[J];艺海;2009年01期
5 柴焰;;机械复制与艺术革命——本雅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雷;;本雅明美学视野下的“震惊”艺术[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翁再红;;从理论反思走向艺术实践——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解读[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红芳;;谈谈本雅明的批评成就[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4期
9 陈超南;现代美育四题[J];社会科学;1984年12期
10 温朝霞;;本雅明的生产论美学再认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2 李庆本;;走出“中西”模式绝对论的怪圈[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湘桂;;美的创造的新领域——现实美创造的思考之一[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2 张友文;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N];文艺报;2007年
3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当前时代的倒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李培庚;审美发展史纲①[N];文艺报;2005年
5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6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明晖;现代性视域中的齐美尔文化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贤政;本雅明“灵韵”思想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翁再红;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陈大德;瓦尔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其审美人类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陆涛;本雅明现代性美学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杨;本雅明大众传媒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傅培凯;格式塔美学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雪琳;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39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