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在传统与后现代语境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评刘纲纪美学思想及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6:10

  本文关键词:在传统与后现代语境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评刘纲纪美学思想及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纲纪美学思想 实践本体论美学 传统美学思想 后现代实践转向


【摘要】: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关于刘纲纪美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刘纲纪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认识论美学而走向实践本体论美学,而且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非认识论倾向以及"后现代实践转向"的思想成果。刘纲纪的美学研究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刘纲纪美学思想 实践本体论美学 传统美学思想 后现代实践转向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11CZW017) 华东政法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刘纲纪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多角度、多视野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西方美学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体系。石长平博士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在研读刘纲纪全部著述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富春;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00期

3 聂运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纲纪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4 张玉能;蒋孔阳晚年美学思想的新发展[J];文艺研究;2005年02期

5 阎国忠;实践美学的经典文本——评刘纲纪的美学思想[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景;;边缘的活力:刘纲纪先生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的启示[J];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01期

2 张玉能;;实践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评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学术品格与理论贡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理论形态和体系结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弓;;蒋孔阳: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杰;谢卓婷;;中国悲剧观念:理论传统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年01期

7 石长平;;给实践美学以更兴盛的生命力——张玉能美学思想的最新拓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陆兴忍;;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自我迷失——就实践美学问题与章辉博士商榷[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郑素华;;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源泉和特征[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石长平;;弥纶群言 融摄超越——论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静;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美学[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3 冯瑜;蒋孔阳“美的生活”思想探论[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王雪盼;蒋孔阳美学思想探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鲍睿;论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岩;;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的美学思想的现代转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2期

2 张超凡;;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7期

3 朱媛;;从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评朱志荣先生的《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J];东方丛刊;2010年01期

4 张子程;;从类特质出发建构中国现代美学——关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美学何以成为可能的几点思考[J];阴山学刊;2006年04期

5 余连祥;;绝缘·苦闷·情趣——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特征[J];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6 毛静,王彩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菊花文化[J];中国园林;2005年09期

7 曾永成;“后实践美学”:前进还是倒退?——对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理论走向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丁少伦;当代形而上学本体论美学思想之批判——关于建立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初步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9 曾永成;艾莲;;论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哲学失误和美学成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6期

10 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学术品格与理论贡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葛秀华;从“西方化”到“中国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8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28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