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术体系下的中国美学史写作——评张法《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学术体系下的中国美学史写作——评张法《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
【摘要】: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体系性著作 美学体系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一、西方学术视野下的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学科的成立,得益于从传统转向现代过程中新的学科体系的要求,而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主要是由西方学术体系和学科设置而来,需要中国学人在西方文化、西方话语占据世界主流的形势下,运用西方现代学术体系,组织中国传统美学资源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祥;中国美学史分期问题管窥[J];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夏明元;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的两处错误[J];书屋;2002年08期
3 李修建;;新中国美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9年11期
4 肖鹰;;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道家美学精神新论[J];思想战线;2006年01期
5 丁利荣;;让中国美学走向世界——陈望衡的中国美学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0年12期
6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三大困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7 黄柏青;;关于中国美学史真实性的拷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张法;;东吴与江南美学的四个方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叶朗;;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美学史大纲》绪论[J];学术月刊;1985年08期
10 朱良志;詹绪佐;;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8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9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5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7 小雷;山西美学学会学术研究成果丰硕[N];太原日报;2011年
8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9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10 金莹;蒋孔阳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沪举行[N];文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4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2 蒋信伟;老子“五玄”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长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7 张鑫;宗白华中西比较中的“世界美学”视野[D];西北大学;2006年
8 卢花;论魏晋美学中的自然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友;荀子审美心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8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2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