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4:16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众文化 审丑趣味 娱乐化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审美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而丑日益在各个文化领域彰显出它的魅力,从边缘向中心发展。其实美学原本就是感性学,它不仅是包含美这个范畴的学科,还包括各种丑的因素,丑和美一起才构成感性学的辩证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丑以它独特的身份日益被人们发现和接受,从而像美一样创造出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意味的类型。比如“Hold姐”、马步舞、骷髅装饰、撞色艺术等等,它们的确丰富了都市大众的审美视野,促使审美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并且消费文化中的这种带有表层化倾向的丑给人们带来一种轻刺激,正是大众在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在过度强调理性、中心的今天,对丑的关注和重视体现出向自由和人类自然本性的回归。丑给人一种感性的、真诚的、率直的惊喜,不仅如此,它还有一种对生命原始冲动的认可。但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大众很容易就迷失于“金钱”、“权力”、“享乐”及“物欲”之中,所以,丑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大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消极影响。 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对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着重探讨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大众的审丑趣味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对很多另类古怪的行为和事物表现出一定的宽容态度;其次,哲学艺术领域对丑越来越多的肯定、表现和研究对大众文化中丑的盛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文化产品都打上了商业的印记,创作者、传播者及销售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促使丑更加流行;最后,现代科技及新传播技术的进步为丑的传播和发展推波助澜。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大众文化几个领域中审丑趣味的主要表现: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审丑趣味表现为追求纯粹的娱乐、零负担的娱乐恶搞;影视创作领域中的审丑趣味表现为对“丑星”的热衷和内容方面对生命原始欲望的暴露与表达;面对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时尚领域丑的加入往往使人耳目一新;最后,网络文化领域中的丑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网络图片和网络焦点中。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大众文化中审丑趣味的特征进行了探究:第一,它是一种通俗的、追求感官愉悦的表层化的审丑趣味;第二,它有张扬个性、宣泄生理欲望的特征;第三,它有全民参与、全民狂欢的性质;第四,它有追求经济和名利等功利化的意图。 第四部分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它在张扬个性、缓解生存压力、表现大众对真实的渴望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当下的审丑趣味存在一些发展误区,那些过度娱乐化、表层化的、普适性的审丑趣味容易让大众在表层愉悦中迷失自我,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还有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结语部分结合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在当今的发展状况,探讨了辩证地看待审丑趣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众文化 审丑趣味 娱乐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15
  • 一、 大众文化中审丑趣味的形成原因15-23
  • (一) 道德的宽容态度15-18
  • (二) 艺术审丑的潜移默化18-19
  • (三) 商业利益的强力驱使19-21
  • (四) 新传播技术的推波助澜21-23
  • 二、 大众文化中审丑趣味的表现23-32
  • (一) 娱乐节目中的审丑趣味23-25
  • (二) 影视创作中的审丑趣味25-28
  • (三) 流行时尚中的审丑趣味28-29
  • (四) 网络文化中的审丑趣味29-32
  • 三、 大众文化中审丑趣味的特征32-41
  • (一) 平面化的内涵32-34
  • (二) 欲望化的书写34-36
  • (三) 狂欢化的形式36-38
  • (四) 功利化的意图38-41
  • 四、 大众文化中审丑趣味的价值与缺陷41-49
  • (一) 对生存困境的突破41-44
  • (二) 对张扬个性的满足44-45
  • (三) 审丑趣味存在的误区45-49
  • 结语 辩证地看待审丑趣味49-51
  • 注释51-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静;;“审丑”视角下的“芙蓉”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3 阎晓明;电视播放的电影叙事[J];当代电影;2005年06期

4 王丹;;论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审丑”愉悦趋势[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5 谢君雨;;浅析《搏击俱乐部》中自由主义观念[J];电影评介;2010年22期

6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更须有所作为[J];红旗文稿;2011年22期

7 栾栋;丑学百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蒋洁;;网络图像中的青年亚文化特征体现[J];美术大观;2012年10期

9 甄真;;浅析网络传播下的审丑现象[J];新闻世界;2011年01期

10 韩业庭;;视觉文化语境下对“图片恶搞”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0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姜地忠;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海静;美丑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3 陈智慧;中国古代鬼怪小说审丑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明亮;“平面化”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海;电视“审丑”现象的媒介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0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0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