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
本文关键词: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
【摘要】:黑格尔曾经正确地指出:在时代困境中人要么成为客体遭到压迫,要么把自然当作客体加以压迫。那么在此困局中,一种对理性的批判性反思理所应当地被推上了历史前台,从而也引发人们对非(反)理性或个体自由的热望。显然,这种反思或救赎期待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虽然它也暴露了人们一种绝望或无奈的心态。不过关键还在于,审美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反叛和救赎力量,亦即一种新的现代性力量。审美现代性的进展既是人们长期反思的结果,也是现代性的必然之路。如何弥合主体的分裂?如何成就完整的"人"?这是现代美学的中心议题,而其核心要素则是(审美)自由。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关键词】: 审美自由 现代性 自由 无限 超越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主体在现代获得空前解放,而它在不断获得各种特权的同时也获得了无限的自由。不过主体也逐渐滋生出幻觉,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于是乎,理性逐渐成为现代的主导思想,但主体却在其中迷失自身。海德格尔曾在《世界图象的时代》中指出现代性的矛盾和特征:“对于现代之本质具有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世英;;自我的自由本质和创造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张玉能;;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和艺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4年03期
4 王元骧;;“后实践论美学”综论[J];学术月刊;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2 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梅珑;;审美主义的内在危机及其超越[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2 杨春时;论审美现代性[J];学术月刊;2001年05期
3 章辉;现代性:美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吴予敏;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J];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5 徐凤怡;美:剥离与回归──评吴予敏近作《美学与现代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周效柱;审美态度理论的沿革与综述[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7 谭好哲;语境意识与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徐勇;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聪颖;;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及启示[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建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现实性与现代性的反思[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4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碧辉;;“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辞[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陆扬;现代性和文化霸权不是一回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刘晗;现代性与建构乡土美学的可能[N];文艺报;2005年
3 简德彬 林铁;乡土美学的理论自觉[N];文艺报;2008年
4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5 北师大中文系 王一川;是后现代激活了现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本版特约主持 王岳川 肖鹰 杨俊蕾;中国学者质疑杰姆逊:是否又引来了西方霸权的幽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上海社科院 曾军;中国学者为何“背叛师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岳介先;自然与自由观念如何向美学生成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乔焕江;通往天堂的审美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2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4 吕宏波;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慧;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孔帅;加缪荒诞美学思想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万梁铖;十八世纪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0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