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唐代美学范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3:29

  本文关键词:唐代美学范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唐文 美学范型 儒道释 诗性 刹那 生命 即现


【摘要】:本文是一篇以《全唐文》为研究文本,对唐代美学范型问题作出了探索性研 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疏理唐代思想史,探讨唐代美学 范型的特定本质。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宏观上,唐代美学范型可从总体形态、思想本源与 思维特质三方面来把握。唐代美学范型的总体形态,是一种以诗性生命美学范 型为主流,兼及思性以及伦理性生命美学范型的形态。唐代美学范型的思想本 源存在于唐代思想世界儒道释思想形态间对越与回互的建构过程之中。唐代美 学范型的思维特质是刹那生命之即现的理念。 本文的主要见解还有,,在微观上,唐代美学范型可分为本体论范型、主体 论范型、创造论范型、体验论范型和品格论范型。 首先,审美本体论范型主要包括:“元”与“道”。作为世界的元范型,元 并没有对世界的发生和本体作出新的创造性解释,而只是蕴涵与存在于艺术理 论中,凸显其审美本体的意义。人道的提倡在当时而言,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 的目的,虽然这一提倡并没有在学理上对道范畴有太大的推进,却起码指明了 一条内敛的出路。元与道基本上属于平行关系,彼此之间没有发生内在逻辑联 系。审美本体论美学范型难以显现唐代美学范型的真正特质。 其次,审美主体论范型主要包括:“心”、“性”、“情”、“仁义”、“圣”以及 “灵”。心是审美主体,也即是与刹那世界照面的刹那生命之主体。本真生命的 复归于性作为复性说的终极目标,其意义即在为现实生命开导出此在生命的超 越性。人们把情或视作复性说的否定对象,或视作人对于完整生命的本然渴望, 选择的余地使情的存在越来越无法得到保障。仁义就是建立在伦理性基础上的 生命张扬,生命的活力将在伦理的限度内汹涌澎湃。人格本质在儒学里已经是 此在生命的超越,当圣进行着并表现出这种超越时,圣便是人格本质的典范。 作为一种精神沟通的契机,灵完整地体现在唐代的艺术理论中,并沾溉着此在 生命的超越色彩。心、性、情、仁义、圣、灵,彼此之间内含着一种以心性为 核心的凝聚关系,表明主体已基本上定位于其内在生命。唐代审美主体论范型 基本上是诗性生命美学范型的外显形式,也就是在此在生命的超越之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这使得唐代美学范型特质巨幅地展开。 再次,审美创造论范型主要包括:“风骨”、“美刺”、“法度”以及“浮靡”。 通过生命志气的信约,风骨将生命志气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对政治 教化的思摹过程中,美刺作为思摹的结果稳固下来。法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诉 求,它最终超越了自身,创造出艺术行为的总法则与总尺度,使审美主体直观 地体验本真世界。浮靡意味着浓墨重彩的形式之美,与此相应的形式美学,从 潜伏到成熟到颓滥,贯穿于唐代美学思想始终。风骨、美刺、法度、浮靡是一 种分属关系。四者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比较松散。唐代审美创造论美学范型中既 具有伦理性生命美学范型、形式美学范型,又在形式美学范型隐含了诗性生命 美学范型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具有特质的唐代美学范型形态。 第四,审美体验论范型主要包括:“空”与“悟”。对缘起之性永恒的消解 和体验,正是空、空观、观空的本性。生命原本是刹那刹那的存在,刹那生命 当下照面的刹那,就是悟的实质。空与悟互为因果。审美体验论范型最为突出 地表现出唐代诗性生命美学范型的刹那生命之即现的思维模式,是具有唐代美 学范型特质的典型美学范型形态。 第五,审美品格论范型主要包括:“雅正”、“净土”、“意象”与“意境”。 雅正积极地向意识形态靠拢的同时,表现出伦理意志上典雅方正的气度。作为 佛教解脱的理想,净土在信众的意念中以一种美的方式存在,使崇拜和审美合 而为一。从意念之象到象外之象,意象正是从传统之思性世界走向了唐代之诗 性世界的过渡。意境的出现标志着唐代美学范型确立了其特质的真实形态。作 为中国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范型,意境在唐代得以建构。雅正、净土、意象、 意境表现出一种多元关系。各个范型各自具有其所属,却又都相当成熟。唐代 审美品格论范型多元而完整地体现出了唐代美学范型的总体形态和本质特征, 在唐代美学范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全唐文 美学范型 儒道释 诗性 刹那 生命 即现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绪论10-20
  • 第一章 唐代美学范型的总体形态、思想本源与思维特质20-35
  • 第一节 唐代美学范型的总体形态20-22
  • 第二节 唐代美学范型的思想本源22-31
  • 第三节 唐代美学范型的思维特质31-35
  • 第二章 本元与人道--审美本体论范型35-49
  • 第一节 元:世界本源的环深36-41
  • 第二节 道:伦理本体的彪炳41-49
  • 第三章 心性与情感--审美主体论范型49-101
  • 第一节 心:刹那生命的真宰50-59
  • 第二节 性:此在生命的疏瀹59-66
  • 第三节 情:完整生命的圆该66-72
  • 第四节 仁义:伦理生命的激扬72-78
  • 第五节 圣:此在超越的准的78-84
  • 第六节 灵:天人合一的枢纽84-101
  • 第四章 风骨与法度--审美创造论范型101-143
  • 第一节 风骨:生命志气的符契102-107
  • 第二节 美刺:政治教化的思摹107-112
  • 第三节 法度:法则尺度的筌蹄112-126
  • 第四节 浮靡:形式美学的采滥126-143
  • 第五章 空幻与灵悟--审美体验论范型143-165
  • 第一节 空:缘起之性的覃思144-152
  • 第二节 悟:生命即现的写真152-165
  • 第六章 净土与意境--审美品格论范型165-203
  • 第一节 雅正:典雅方正的箴铭166-172
  • 第二节 净土:彼岸世界的金相172-183
  • 第三节 意象:意念印迹的圆照183-190
  • 第四节 意境:刹那生命的即现190-203
  • 结语203-204
  • 参考文献204-205
  • 后记205-20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凤娟;唐传奇题材嬗变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