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天人之辨”与先秦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9:14

  本文关键词:“天人之辨”与先秦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人之辨 生态审美 孔子 孟子 荀子


【摘要】:"究天人之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天人关系"展开了探讨。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在天人之间构筑了一条从"知天命"到"制天命"的发展路径,而生态审美观念则从追求个体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共鸣,走向了通过社会化的仪式表达人与天和的审美情怀。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天人之辨 生态审美 孔子 孟子 荀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12BZW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B222
【正文快照】: “究天人之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生态智慧重要的理论生发点。在对“天人关系”的体认中,中国古人以“天人和谐”为价值旨归,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天人关系”展开了探讨,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承笃;;栖居与生态——“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曾繁仁;;对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反思——由“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到“天地境界”的生态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华;;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田智忠;;即气论仁——朱子仁学思想的精神特质[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智忠;;朱子“中和之悟”的工夫论解读[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7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9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赵奎英;;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对生态美学文化研究的历史性建构[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宣蕾;;老子生态审美教育思想浅探[J];名作欣赏;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繁仁;;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厦门大学 王诺;生态审美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2年



本文编号:943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43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