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程相占教授评论的回复

发布时间:2017-10-05 02:24

  本文关键词:对程相占教授评论的回复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美学 程相占 生态科学 生态哲学 生态批评 自然美学 奥德姆 人与自然 实证方法 近代自然科学


【摘要】:正拙著《现象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出版后,有幸得到程相占教授的关注与中肯批评,为我提供了一个进一步质疑、澄清自己的想法和阐述观点的机会,也希望能借此讨论和更多同仁有所交流,为推进生态美学研究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程教授对本书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生态美学与自然美学等同吗,有何区别?第二,生态美学承认生态科学所展示和研究的那个客观世界存在吗?第三,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生态科学的关系如何?本文也围绕着三个问题,对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关键词】生态美学;程相占;生态科学;生态哲学;生态批评;自然美学;奥德姆;人与自然;实证方法;近代自然科学;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拙著《现象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出版后,有幸得到程相占教授的关注与中肯批评,为我提供了一个进一步质疑、澄清自己的想法和阐述观点的机会,也希望能借此讨论和更多同仁有所交流,为推进生态美学研究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程教授对本书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生态美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炜;郭卫华;庞绪贵;王仁卿;战金成;代杰瑞;;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赵静静;张明;刘斌;赵桂平;;种间竞争对小麦生长过程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3 余存明;卢永利;;不同退化林地生态恢复的群落学特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4 阎雄飞;张楠;刘永华;亢福仁;王晓荣;;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5 吴晓丽;;基础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5期

6 陈中义,宋士盛;荆江河岸外侧弃耕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8 郝云龙;王林和;张国盛;;论生态系统的目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9 黄丽娜;李文宾;廉振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高爽;殷红;郭范顺;李建东;郭瑞;王国骄;孙备;燕雪飞;;界面理论与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华;张进龙;;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朝;张庆国;毛栽华;汪习兵;王琳;谢士峰;;湖泊资源开发对浮游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以淮南焦岗湖为例[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孙发政;;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4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马保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文富;刘国放;朱好;;农村环境与管理对策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9 刘玉升;;构建创新技术体系 实施循环农业战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冯长红;冀北接坝山区沙化土地动态与生态工程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文东新;林火生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古锐;藏药蒂达品种整理和椭圆叶花锚品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余平;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晓丽;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俞艳栋;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欣;大连市金州区产业园的生态化发展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郁晓蓓;两品种枣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枣瘿蚊与其天敌的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禹坤;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田玉龙;淮北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东;浙西北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闫伟;刺网选择性对鱼类表型性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晓娟;胶州湾中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程;;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2 曾繁仁;;“生态美学”专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鹿彬;;何谓“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J];长城;2010年06期

4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5 王玉兰;简论中国古代天道观对生态美学的启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刘恒健;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吴承笃,徐瑾琪,叶莎莎;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9 陈立群;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仪平策;从现代人类学范式看生态美学研究[J];学术月刊;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9 曾繁仁;;走向更加深入和成熟的我国生态美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10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晓林;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N];光明日报;2005年

4 黄汉儒 黄孝谋;广西民院“生态美学”绽放异彩[N];广西日报;2005年

5 王杰;生态美学研究领域上的独特声音[N];广西日报;2005年

6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7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10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大学学科建设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晓蓉;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D];扬州大学;2008年

3 高春民;生态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D];新疆大学;2008年

4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女子;高博斯特的生态美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7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艳;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党振峰;生态美学与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反思及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乔沙;生态美学的性质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4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74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