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两种西化与两种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西化的运作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5 07:22

  本文关键词:两种西化与两种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西化的运作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 本土西化 异域西化 西语西方美学 汉译西方美学


【摘要】:西方美学挟强势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西化无法避免,并因面临西化挑战而激活本土传统的某些方向和侧面。中国美学西化,首先是中国美学在中国本土范围内的西化,这是中国美学西化的主流。中国美学西化其实不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美学传到西方世界之后,也随之改变自己的存在样态,以利于西方学界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美学在异域的西化。西方美学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两种西方美学的分野:一种是存在于西方的西语西方美学,中国人没有也不可能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和改造,属于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中国的汉译西方美学,它表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诉求,并被过滤和改写,成为中国传统的延伸。西方美学"化中国"和中国美学"化西方"的双向逆行,由趋同性话语而走向普适性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美学研究,对于以东西方多元美学为共同基础,使美学超越特殊地域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科,解构"西方中心论"并建构普世性美学理论,均具有示范意义。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中国美学 本土西化 异域西化 西语西方美学 汉译西方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项目号:12&ZD16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项目号:09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尽管中西美学仍然处于由碰撞走向融通的过渡阶段,但是其基本走向已经日渐清晰,我们有可能对在现代化、西化与本土化的复杂纠葛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总结。由于近现代东西方美学相遇,使美学从诞生于西方的一门地域性学科,向着普适性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柱;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践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琳;朱浩;;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禅学意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江守义;“艺术一人生”的传记批评──论李长之的批评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李春;龙佳兰;;启蒙情怀下的成仿吾早期文艺批评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苗枝文;;通向人类自我的桥梁——情感的批判——读康德《判断力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原丽敏;;功用与审美——论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文艺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王慧君;;论沈从文感性文学批评中的家园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李亮;;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赵晓红;;沈从文论“海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孟祥莲;;茅盾与社会历史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鹏慧;;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胜;近十几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概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文传系;;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综述[J];美苑;2010年01期

3 王德胜;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许共城 ,章斌 ,张节末 ,潘知常 ,阳晓儒;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出路[J];学术论坛;1991年02期

5 乐朋;;“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浙举行[J];学术月刊;1990年09期

6 郑元者;;当代中国美学的四大遗憾[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0年00期

7 王德胜;;90年代:中国美学的困难与希望——兼论文化论美学的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邱紫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9 王德胜;;当代中国美学的三个难点[J];晋阳学刊;1991年05期

10 刘士林;诗性智慧与中国美学的现代性[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刘悦笛;;现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元义 刘毅青;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研究基地在杭州揭牌[N];文艺报;2009年

2 清平;王学海的美学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6年

3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世涛;《美学概论》对于中国美学研究的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孟姝芳邋刘颜玲;以人为本: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N];文艺报;2008年

6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向丽;审美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8 王文超邋巴音;品学双修见风采[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宫承波;厚积殚思著新篇[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肖林霞;审美与艺术的当代审视[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正华;重省·接受·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葛秀华;从“西方化”到“中国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扈庆燕;感悟“为人生的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金香;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宁嘉瑜;社会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一芝;生命的境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

本文编号:975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75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