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审美化兴起和传统美学的终结
本文关键词:论亚审美化兴起和传统美学的终结
【摘要】:亚审美化思潮只能是描述性的一种社会心理,亚审美化思潮研究和美学研究在方法和思路上存在较大差别,不是以概念和范畴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亚审美化解构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承认或肯定审美中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亚审美化思潮兴起之后,实际上已经终结了传统美学,但这不等于说传统美学的影响就完全消失了。当我们说传统的经典形态的美学已经终结,其实同时就包含着一种全新的美学形态的出现。亚审美化思潮虽然还看不出在什么时候能够结出新的经典形态的成果,但是,这种发展趋势确实是不可逆转的。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亚审美化 经典美学 社会心理 终结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亚审美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编号:ZX0706)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4.4
【正文快照】: 研究亚审美化思潮,就像夸父逐日般注定不会有终点,甚至不会有什么十分像样或者值得肯定的结果。夸父逐日注定渴死或累死于途中,因此,我们选择这样一个研究话题,也注定是不会有最后结果的。现在我们所呈现的研究成果,只能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阶段的结束。但愿我们的研究像夸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红梅;郑苏淮;;亚审美化对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影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秦红梅;;对亚审美冲击下的经典阅读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11期
3 林彬;郑苏淮;韩晓云;秦红梅;陈敏;;当代青年审美倾向调查及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林彬;郑苏淮;秦红梅;陈敏;;造型艺术中亚审美形态的调查与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欧阳丹丹;;庄子丑学与西方现代派丑学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静;彭启福;;“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天翔;康德论德性与幸福的统一[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6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胡程;;《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8 李明明;;摹仿说的嬗变略谈[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树华;王卫华;;本体论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亚东;聂民玉;;“以德润身,诚意慎独”——“慎独”及其现实意义[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唐旭;;蒙田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郭海龙;;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道德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新科;;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张蓬;;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与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意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陈新汉;;人生的哲学意蕴四则[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陈丽杰;;人学思想的源点:古希腊人学思想探研[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何迎春;田道法;卢芳国;戴娜;;“智”德与当代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彦;儒家与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宗霞;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苏淮,陈敏,林彬,秦红梅,韩晓云;亚审美形态论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王芳;从流行歌曲看当代青年音乐审美追求的嬗变[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心理学与班级建设[J];广西教育;2001年17期
2 丁芮;;浅析晚清交通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变化[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郭敏;;试论新词语产生的社会心理[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许柏林;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心理——评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5 何关银;试谈社会心理的双向效应[J];哲学研究;1987年06期
6 吴重庆;由《易经》看殷末周初的社会心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肖建华;《诗经》感伤诗的美学价值[J];江汉论坛;1993年03期
8 吕杰;跨世纪新生代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及培养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6期
9 马铁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声学倾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0 周斌;论电影社会心理学批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勘;;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仁忠;;重塑先进行政文化,建设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沈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田步双;;试析当今国企工人的社会心理[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玲;董常青;;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东梅;;社会心理与德育工作[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志良;王轶虎;;对心因性精神病之管见[A];全国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万书玉;;改革开放30年社会心理变迁透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陈传锋;邢学亮;胡敏;贺豪振;;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新居民市民化的社会心理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粤;社会心理疗法有助不孕症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非典时期的社会心理[N];法制日报;2003年
3 石伟;运用社会心理学阻击非典[N];光明日报;2003年
4 囤荣江 李大成;调控社会心理夯实国防动员的精神基础[N];中国国防报;2005年
5 林之达;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社会心理调适[N];贵阳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新生;巴西确定2007年科研资助重点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7 齐芳;影响丧葬习俗的社会心理[N];中国社会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克军;关爱行动让社会心理更加健康[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谭雄伟;是“仇腐”不是“仇富”[N];证券时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 白全贵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连斌 中央党校博士 刘海湘 王荣启 晏荣 中科院心理学博士 侯瑞鹤;社会心理:和谐社会的传感器[N];河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D];上海大学;2007年
2 何小林;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心理和卫生经济学结局1年的随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陈筱芳;春秋宗教习俗[D];四川大学;2004年
5 袁静;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中的社会心理变动(1978-1984)[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8 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玉梅;论网络负面社会心理的成因及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邹滨;论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3 段妍;东北沦陷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玖珍;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失衡与引导[D];中南大学;2003年
5 张元;先进人物宣传的社会心理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晨;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秦庆磊;广州房地产广告主题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9 薛婷婷;科技创新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杜鹃;非传统安全与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7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