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07 18:19

  本文关键词:《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手稿》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典阐释 价值重塑


【摘要】:《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 《手稿》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典阐释 价值重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2009JJD750009)阶段性成果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号:10CZW0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10452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①《手稿》为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与《手稿》①美学研究的理论开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中,关于《手稿》的美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很多重要的历史阶段,《手稿》中的美学思想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澜;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倩;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凤;唯物主义美学观从萌芽到确立——从《手稿》到《神圣家族》看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晓英;美的本质与马克思《手稿》的实践美学思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3 蔡仪;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人化”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探(下篇)[J];文艺研究;1982年04期

4 章建刚;理解马克思的一次积极尝试——读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5 王开国;“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与美学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6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J];文艺研究;1982年05期

7 王南;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然人化的理论探微——与蔡仪同志商榷[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8 张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9 祝秉权,曾庆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起点[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10 孙文宪;社会存在、人的感觉和审美意识——马克思在《手稿》里是怎样论述审美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3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雀宁;重新解读《巴黎手稿》中的“美的规律”及其思想[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9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89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