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3:34
本文关键词: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成因研究
【摘要】: 席勒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但他的美学思想却涉及到审美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哈贝马斯在《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文中就认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随着对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的认定,另一个问题就被凸显了出来:为什么是席勒而非其他人较早的注意到了审美现代性的问题,或者说究竟是那些因素促使席勒触摸到了审美现代性的脉搏。本文将从社会因素、美学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和理论依据,并从作家身份、社会学方法与文化角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促使席勒关注和反思现实的动力因素。 社会因素是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出现的大前提,席勒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刚刚进入现代社会的时代。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趋向,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等因素都促使席勒去思考并反思整个社会。在论述这个问题时采用了这样一种观测视角,即从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解释模式的突变入手来解释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发生的外部因素。美学因素方面,逐一论述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及康德的主要美学思想,以求对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前提做充分论述。并在席勒对前人思想的扬弃中,描述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形成过程。最后在作家身份、社会学方法与文化角度等因素方面主要突出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基点决定了席勒美学应更具现实的关怀精神,并且应具有发展为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潜力。 伴随着对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诸因素的深入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加深对席勒美学思想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席勒为据点观测审美现代性在发生之初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另外,对审美现代性诸问题的关注是席勒美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对其原因的追寻和探讨,席勒美学思想的地位不会再仅仅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过度桥梁,而更是德国古典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美学 形成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3-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引言7-9
- 第一章 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综述9-14
- 一、何为现代性及审美现代性9-12
- 二、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综述12-14
- 第二章 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社会因素分析14-24
- 一、社会背景15-18
- 二、宗教因素18-21
- 三、启蒙运动21-23
- 四、法国大革命23-24
- 第三章 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美学因素分析24-40
- 一、席勒对传统美学的反思与超越24-31
- 二、席勒对康德主体性美学的反思与超越31-37
- 三、席勒对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反思与超越37-40
- 第四章 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其他因素分析:作家身份、社会学方法与文化角度40-50
- 一、作家身份40-43
- 二、社会学方法43-46
- 三、文化角度46-50
- 结束语50-52
- 参考文献52-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家胤;西方文化概念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2 张艳;;从席勒的美学思想看感性与理性的和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7年03期
3 陈炎;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重读《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谢芳薇;;现代性视域中的席勒美育“中介说”[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5 修雪枫;走在整合人性的路上: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思考(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杨春时;林朝霞;;席勒:审美主义和主体间性美学的开拓者[J];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赵静蓉;论卢梭与席勒的现代性批判[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8 胡辉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概念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董志刚;投入式的观照行为化的思考——庄子、席勒、海德格尔艺术观念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金惠敏;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991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