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日本唯美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刍议日本唯美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摘要】:日本唯美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流派,它融合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审美自律论和日本美学的物哀之美。在文化传播和经济动力的双重影响之下,日本唯美主义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种审美方式日渐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使之呈现出颓废美、耽美、清新之风,以及"暖伤"之美。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日本唯美主义 大学生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审美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64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G645
【正文快照】: 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于法国、继而在英国达到高潮的旨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场文艺运动。明治末年,日本文坛由“自然主义”主导,该流派主张文学应原原本本地再现客观现实,重视“真”甚于“美”,使得当时的日本文坛缺乏生气。唯美主义的引进无疑给当时很多不满现状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会;从唯美到耽美[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刘然;浅析日本文化中的“哀”因素[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丽君;试论谷崎润一郎文学作品中的唯美主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斌;;网络游戏与当代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王埃亮;;消费时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5 张磊;;论新感觉派唯美—颓废视角下的城市空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解诗萌;王家民;;时尚杂志数码插画漫谈[J];今传媒;2008年03期
7 季欣;;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汝山;;当下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琦;;现代性视野中的唯美主义[J];长城;2010年08期
10 王小立;;唯美主义者的困惑与追求——试论王尔德与《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挈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张武军;赖雅琴;;是积极的浪漫还是唯美的颓废——对作为主义的郭沫若早期创作的重新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璇;赵本山现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漆晓雯;世纪末的“恶魔”[D];苏州大学;2010年
3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悟岩;优雅的反叛[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艳霞;后现代语境下的内地青春偶像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征;消费文化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海乐;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热播原因与走向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凌鸿;不同维度的死亡之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文学中“死”与“美”的主题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吴楠;校园耽美族[J];大学时代;2005年05期
3 叶渭渠;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J];外国文学;1997年01期
4 卢嘉瑞;消费主义在中国:表现、危害及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彭修银,邹坚;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杨玲;;粉丝小说和同人文:当西方与东方相遇[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林少华;谷崎笔下的女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8 王萍;刘电芝;;“同人女”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8年10期
9 田旭;;价值观的沦丧抑或是社会文化的缺失——当“耽美”成为一种亚文化的流行指标[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向荣;背景与空间:9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真;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论[D];湘潭大学;2003年
2 齐s,
本文编号:99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