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之三境与审美关系的初步探讨
本文关键词:禅之三境与审美关系的初步探讨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禅思维和审美的关联。通过对禅修的三种境界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和规律,从而突显更高的审美品位与人生境界。吸纳和融合禅宗文化的精华,对于感悟生命,创造和欣赏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禅宗文化 境界 审美 人生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都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对生命本体的感悟更是源远流长。现代以来,禅与审美的关系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禅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作为人在人世间为了更高的目的而作的一种努力领悟与修行,禅修及禅思中必然伴随着完善性趋向的努力;而审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国强;董说“问天”与屈原“天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华华;;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的华夏文化审美底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10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波;;被遗忘的色彩——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姜剑云;王岩峻;;谢灵运对涅i梅鹦缘娜鲜队胧拇醋鱗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樊宝英;;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郭晶晶;;本草丹心济苍生——读爱斐儿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静;郑寿全运用温热药物临床经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虹;软装饰之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语义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芳;;审美“物化”的三重境界浅说[J];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2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安萍;王瑾红;;论偷窥中的审美体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黄河清;廖三贵;;精神分析学与审美愉悦[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8期
5 谭佳;对“美”的现象学还原[J];求是学刊;2005年04期
6 欧阳翠凤;;审美态度新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王焱;;论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覃兢业;;梁启超“趣味主义”的美学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仙子;;艺术和物质之间的抉择——刍议唯美主义审美体验的转型[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10 ;一场美学的饕餮盛宴 “生活就像一幅中国画”[J];健康大视野;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2 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
3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邋教授;儒家经典中的审美智慧[N];新华日报;2007年
4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毛洪安;儒家思想的美学观[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 徐玉之;浅论美学中和谐美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9 张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道德和人格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赵涛;大境界有大智慧:审美视域中的科学[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4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6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东阳;审美体验之经验层面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宁静;基于生理与心理平台上的审美体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孙慧;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牟音昊;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8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陆永胜;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D];贵州大学;2008年
10 蒋金华;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3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