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之中的绘画心理
本文关键词:潜意识之中的绘画心理
【摘要】: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创作中的潜意识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非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其情感意象本身特有的规律是意识所无法支配的。探本穷源,绘画意象的潜意识自动生成不是一种毫无前因后果的神秘现象,而是知识经潜意识积累蜕变成本能后与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 潜意识 绘画 心理学 创作
【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S[2011]GHBG068)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精神分析论认为,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部分在水面以下,这就是潜意识”[1]23。潜意识客观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通常会在人意识薄弱时被唤醒而成为支配人的心理活动的中坚力量,在人性深处以蓄势待发的状态蛰伏。表现在绘画中,这种本能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柏;徐兵;;浅析舞蹈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管才君;;论小说叙事话语节奏的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6 郝娜;;试论朱光潜的“欣赏的创造的批评”的批评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杨起龙;;浅谈音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音乐创作情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杨起龙;;浅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音乐作品中的情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杜吉萍;;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析美国影片《惊魂记》的人物诺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朱静仪;;定势心理的中介论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参与”不等于“掺和”——浅析高中欣赏教学运用“参与”原则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吴素娥;;从《养气》篇看刘勰文学创作的“自然之道”[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姚笛;我国儿童电视节目教育性与娱乐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晶;高中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丽平;动画创作中的灵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奎林;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J];求是学刊;1983年04期
2 潘菽;对意识的几点个人看法[J];心理科学;1981年02期
3 肖君和;;论潜意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4 陈致宇;陈世权;;模糊美学的一种认知结构[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6年01期
5 周长才;《心理学美学史》[J];文艺研究;1991年06期
6 张国芳;;美感别谈[J];艺术百家;2006年02期
7 陈炬涛;关于"美"的科学思考(下)[J];世界科学;2004年11期
8 李贤军;;审美联觉中的感觉转换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国珍;;评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石明;;试论“中”的意义流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3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翔德;;刘邵《人物志》的人才美学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夏林清;;成人之美的在地实践(一)[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瀛;;主体感知下的生命状态——关于“手”的审美联想[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2 郑学诗;傅山的审美观[N];太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冠琼;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艾晶;弗洛伊德“三我”理论与人类美感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沈燕;重返精神的家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3年
5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7 韦岩鹰;勒内·吉拉尔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卫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培娟;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圆美”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3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