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环境美

发布时间:2017-10-08 19:39

  本文关键词:生态环境美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美 生态中和 科学美 环境审美场


【摘要】: 生态环境美的研究是当代生态环境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生态美学是从历史到逻辑这一规律在人类美学发展史上的最高表现,而生态环境美在一课题在生态美学中又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创新价值,是生态美向实践的靠近、环境美向生态的升华的结合与融汇,具有为己又属己的混沌性质。生态环境美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其三种形态与内涵向更高层面的攀升与循环,即“中和-美化-审美场”的阶梯性升级以及表现于外的三个阶段。 一、以生态中和的思想建构合于生态规律的环境,即宜人与宜物共存的环境。本文将《易经》中“中大于正”的思想运用于生态的解释。(1)针对已知的生态规律,“中”代表个体在环境中最为适度的均衡点或大致适度的均衡区域。这一均衡区域由生态网络的整体性、有限性的质的尺度所决定。(2)针对生态环境中已知与未知、显态与隐态的关联以及松散无序无中心的构成,“中”是个体向各个方向发展,与环境变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想联系的核新。(3)“中”的内涵在与环境的交流中丰富与发展,在环境网络聚力与张力的循环,化丑为美的转换中,共同趋向天地的大美。 二、建构生态环境美(生态环境的美化要求)。在中和同构的基础上,人类发扬其臻美实践的天赋优势,以艺术为参照,以科学为途径,以二者共同和成的精神的美化为动力,按照美的理想,实现生态环境中和美化的提升。(1)审美能力是优化生态,建构人文色彩较强的生态环境的一种自然功能。自然向人生成的目的与意义即在于此:与生态环境关联进步。(2)艺术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成为环境与人提升发展的中介机制,以其理想性、升华性在生态环境美的建构中使整个大圈艺术化。(3)科学是臻于美的另一种通道,以其世界观的新变革、生态价值观的建立,与艺术共同纳入具有真正人文色彩的生态环境的建构。(4)精神环境合于已与科学向美提升,以其道德、理性、精神境界的美,达到个体生命与整体的沟通照映。 三、生态环境的审美化。以审美场的理论探讨生态环境审美场最高层次的整生之美。(1)审美化的生态环境是真善美同行共象的历史性的统一,是真的遵循、 WP=4 美的实现、美的形成。(2)生态环境美的审美化是生态的统合形成的天人美生的新质,其形成的环境审美场是整体生发,范塑生命、自身效能增长与拓展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整体。(3)探讨审美化的生态环境中审美者的理想生存境界,以人类审美主体体力与智力的结合、自然价值的结合、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构成审美生存的生命神采,达到可能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审美化生态环境的逐步建构,是人类与环境,理性与感性,艺术与科学、真善与美统一于生态的漫长历史过程。变化是可以制造的,这一漫长过程的新的开端正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正在于生态美、生态环境美作为科学的研究和作为审美的构想与预测。
【关键词】:生态环境美 生态中和 科学美 环境审美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3-06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正文8-59
  • [一]生态环境美的研究是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8-12
  • 一、 生态美学是具有独特新质的美学8-9
  • 二、 生态环境美这一课题在生态美学中的突出地位和创新价值9-12
  • [二]生态环境美的三种内涵与境界12-59
  • 一、 以生态中和的思想建构合于生态规律的环境12-23
  • 1、 “中”代表着个体在环境中最为适度的均衡点或者大致适度的均衡区域13-15
  • 2、 “中”是个体向各个方向发展,,与环境变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相联接的核心15-20
  • 3、 “中”的内涵在与环境的交流中丰富发展20-23
  • 二、 建构生态环境美(生态环境的美化要求)23-43
  • 1、 审美能力是优化生态建构人文色彩较强的生态环境的一种自然功能24-26
  • 2、 人文艺术作为生态环境美,使整个大圈艺术化26-32
  • 3、 科学应是臻于美的另一种通道32-39
  • 4、 精神环境合于艺术与科学的向美的提升39-43
  • 三、 生态环境的审美化43-59
  • 1、 生态环境中的真善美一体结构44-46
  • 2、 生态环境的审美化是审美与生态的统合形成的环境审美场46-53
  • 3、 审美化的生态环境中审美者的理想境界53-59
  • 注解59-62
  • 主要参考文献62-63
  • 致谢6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玮芸;生态美及其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5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5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