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唢呐演奏习俗调查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吉县唢呐演奏习俗调查与研究
【摘要】:本文把吉县唢呐的演奏习俗放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了解吉县人民的人生仪礼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J632.14
【正文快照】: 唢呐,俗称“喇叭”,是中国历史悠久,表现力极强的民族乐器之一,流行于大江南北,演奏技巧日渐丰富,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等仪式。唢呐最早在波斯、阿拉伯一带发现,唢呐这个名字就是古代波斯诺Surna的音译。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中国出现了唢呐,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的伎乐壁画中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忠帅;;明清社会贱民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2 段建宏;;“神道设教”思想与明清山西民间信仰研究[J];沧桑;2010年08期
3 白昌红;;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大同婆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戴磊;;镇巴民歌生存现状的考察[J];大舞台;2010年06期
5 张丹;;音乐营造时代旋律 文论彰显学术锋芒——《音乐学文论写作》的社会功能性管窥[J];大舞台;2010年10期
6 刘英洁;;《忐忑》为什么这么火——从社会学角度看歌曲《忐忑》的流行[J];大舞台;2011年10期
7 李玲;;音乐明星热衷“包装”的社会学思考[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8 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正面价值[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10 李霞;;作为礼俗音乐的上党八音会——以山西省高平市为个案研究[J];传承;2009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3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璇;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社的动态传承与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盛楠;中国笙乐的现代开拓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慕原;传统的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闫若_g;古韵的回响[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施艺;京西柏峪“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郭凌燕;经历非遗[D];山东大学;2011年
9 薛莉;山西民间舞蹈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适远;;哈密木卡姆阔克麦西来甫田野考察[J];丝绸之路;2011年06期
2 武凯;吟唱在民间和走向现代化的当代民间艺术[J];音乐天地;2000年06期
3 唐玉琴;;说“调觋”——由民俗文化活动引发的思考[J];文艺争鸣;2010年22期
4 邓绮竹;邓波;;组舞《情醉水乡》诞生的前后[J];广东艺术;1995年04期
5 董乐;;Rap:什么不愤怒[J];流行歌曲(e乐族);2006年10期
6 李光德;;德格印经院《兵舞》音乐及其它[J];西藏艺术研究;1987年02期
7 王研;;浅议河东锣鼓的发展现状[J];沧桑;2009年06期
8 南江;;论陕北民间艺术的传统发展方式及其数字化再现的现状与前景[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9 宁瑞明;;试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林溪漫;;古老的民间艺术——涵江O!鼓[J];福建艺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沙;;舟山锣鼓的民间艺术特性和继承发展[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黄玉梅;;海盐滚灯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2004年
4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8年3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杨柳;;长在深闺人未识——泾渭花儿初探[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苏布德;;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任福全;;如何组织辅导社会音乐活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周景义;;进一步发展浙闽边界地区畲族音乐文化的构想[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仙娥;“我将为原生态民间艺术而歌”[N];团结报;2005年
2 陈晓明;武山旋鼓:由民间艺术向文化产业的嬗变[N];天水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彭宽;张继钢:让舞蹈浸透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吕天路;《云南映象》模式开辟民间艺术的新天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记者 陶玮;古老民间艺术滚灯又“发新芽”[N];嘉兴日报;2006年
6 刘晓亮;五世龙灯舞 一家锣鼓情[N];太原日报;2007年
7 李利君 许冰;“醒狮”舞得积怨消[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陈彬斌;古老民间艺术锻造湛江新农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记者 杨力叶;临桂魅力绽放桂林百姓大舞台[N];桂林日报;2009年
10 申保珍;子长唢呐彰显民间艺术风采[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统霞;被表述的民俗艺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真;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王跃;海城高跷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建军;论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付先丽;巴陵戏音乐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兴茹;发现与求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小翠;临县伞头秧歌及其民俗基础与开发利用[D];山西大学;2007年
9 郑玉玲;漳州民间舞“大鼓凉伞”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白志艺;清代弦管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3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4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