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河湟宴席曲的艺术展演情境分析
本文关键词:青海河湟宴席曲的艺术展演情境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将河湟宴席曲置于其具体的生存语境中,对其展演的时空、语言、动作、旋律以及情景进行分析。河湟宴席曲是河湟民间宴席活动中特定时空下的仪式化行为,表达着民众的价值趋向、伦理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河湟宴席曲具有跨民族、跨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在其狂欢的表象之下,蕴含着河湟民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感。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宴席曲”由古代的“宴乐、宴舞”衍变而来[1],在宴席中起到增添欢乐气氛、联络情感的作用。由于宴席曲是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族群习惯结合的文化凝聚复合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宗教、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宴席曲的场景真实地展现了当地民众鲜活的生活状态。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顺;;青海河湟宴席曲音乐特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国顺;;青海河湟宴席曲文学特征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徐美玲;;唐末中央与地方交接礼仪探析[J];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3 柯琳;刘媛媛;;回族宴席曲中的女性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丹宁;刘丹青;;餐桌上的音乐——以酒曲《数麻雀》为例[J];音乐时空;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清波;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刘媛媛;回族宴席曲中的“女性”特征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吴招弟;中唐宴饮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周洁;辽朝的宴饮活动[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李娜;周代乡饮酒礼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平;;宴席曲《蓝桥担水》在西北回族中的地域性流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3期
2 郭德慧;浅论宴席曲与“花儿”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3 汪平;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唱词格式(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汪平;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唱词格式(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汪平;宴席曲之酒曲《尕老汉》在西北回族中的地域性流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汪平;李松;;西北回族宴席曲产生的文化背景[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马有福;;回族宴席曲[J];中国民族;2010年01期
8 马有福;;回族宴席曲 渐行渐远的背影[J];中国土族;2010年S1期
9 柯琳;刘媛媛;;回族宴席曲中的女性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周梦诗;;简谈回族宴席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莲;门源抢救挖掘出回族宴席曲八十余种[N];青海日报;2007年
2 记者 罗连军 通讯员 石生莲;门源回族宴席曲和华热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青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范文举 通讯员 周吉武;“传承‘回族宴席曲’是我们的义务”[N];祁连山报;2009年
4 姜海军邋丁强;门源首个农村文化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N];青海日报;2007年
5 文明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N];祁连山报;2007年
6 李延红;东乡族传统音乐印象[N];音乐周报;2007年
7 ;门源要当特色文化县[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徐涟;立足实际以人为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李延红;多元混融的土族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记者 张瑛 洪琦;回族文化成银川“魅力名片”[N];宁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媛媛;回族宴席曲中的“女性”特征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德慧;西北回族宴席曲与“花儿”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祁明芳;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薇;宁夏回族特色民歌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5 李青;回族民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6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25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