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歧走向弥合——阿夫洛斯管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中的审美差异及其历史变迁
本文关键词:从分歧走向弥合——阿夫洛斯管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中的审美差异及其历史变迁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阿夫洛斯管 历史神话 宗教禁忌 象征性 审美差异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希腊化时期)的两种最主要乐器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影响深远。里拉琴一直被当做音乐会会标,一些相关艺术活动中该乐器符号也被频繁使用,其被赋予的褒义性远过于阿夫洛斯管。人们对这两种乐器截然相反的好恶态度也影响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美学的认识。阿夫洛斯管究竟为何始终颇受争议又不断地在历史进程中被一再贬低或高举呢?本文从器乐考古学和文化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澄清阿夫洛斯管和里拉琴在音乐审美上截然对立的历史原由。
[Abstract]: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Hellenism), the Lycan and Avros,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musical culture. The lyr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concert symbol. This instrument symbol is also frequently used in some related art activities. It was endowed with much more praise than Avros. People's opposing attitudes toward these two instruments also influe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ic aesthetic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Constantly being belittled or exalt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rumental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istori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rifi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for the sharp opposition between Avrasian and Lyrachin in the aesthetic aspect of music.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J609.5
【正文快照】: 一、贵贱之争——古希腊时期阿夫洛斯管的发展与接受阿夫洛斯管是不是希腊的民族乐器?鸦片战争前,中国使用的外来乐器常被作为民族乐器,如唢呐、琵琶和二胡等,而论及鸦片战争后中国使用的西洋乐器时,则被看作是西方乐器。那么何为“民族乐器”呢?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不是一个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吴慧平;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3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5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庆;作家与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范晓明;寻求心灵的自由[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满新颖;;从分歧走向弥合——阿夫洛斯管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中的审美差异及其历史变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3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3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