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高胡的发音强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16:46

  本文关键词: 高胡 广东音乐 发音强度 声功率级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胡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其发音强度一直未有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在混响室内参照国家标准,由两位资深乐师使用各自的高胡在pp,mp,f和ff四种力度下分别演奏乐曲、音阶和代表性单音时的声功率级及其频谱的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高胡在不同力度下演奏不同内容时,声功率级差别较大.本文建议以高胡在f力度下演奏音阶时所辐射的声功率级作为高胡发音强度的代表性数据.
[Abstract]:Gao Hu is the main musical instrument of Guangdong music,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orchestra.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in-depth study of its pronunciation inten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ference national standards in reverberation rooms. Two senior musicians use their respective Gao Hu to play music, scale and representative monophonic sound power level and its frequency spectrum respectively under the four kinds of dynamics of pppmpf and ff.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hen Gao Hu plays different content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ty,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sound power level.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ound power level emitted by Gao Hu playing the scale under f intensity should be tak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data of Gao Hu pronunciation intensity.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578065,509380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07006566)资助项目
【分类号】:J632.2
【正文快照】: 高胡亦称粤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其琴筒较二胡细,演奏时两腿夹琴筒.高胡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无明显音区划分,音域为a1-e4,常用音域为a1-b3或g1-a3.高胡音色清亮透明,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可独奏或参加重奏、合奏,在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小风;孙文明和他的《流波曲》[J];人民音乐;1980年01期

2 张文倩;从《旱天雷》看广东音乐的继承与创新[J];音乐研究;1980年04期

3 程茹辛;《二泉映月》音调渊源探索[J];音乐研究;1980年04期

4 程茹辛;;《二泉映月》音调渊源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2期

5 李凌;从一束书信谈起——和彭修文同志谈民族音乐问题[J];中国音乐;1981年02期

6 项祖华;扬琴的源流及其发展[J];中国音乐;1981年03期

7 飞鸿;花城的艺术蓓蕾——广州音乐学院[J];中国音乐;1981年03期

8 谭林;南国乐坛的盛大检阅——第二届“羊城音乐花会”述评[J];人民音乐;1981年01期

9 战勇;琴声妙传“鹿回头”——评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J];人民音乐;1981年05期

10 韩松;心中的歌儿献给祖国和人民——记羊城音乐花会上的几位归侨、侨眷音乐工作者[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福明;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是根本[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民办高校缘何招生难[N];中国审计报;2000年

3 林从;雏鹰试翼 荡气回肠[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钟文;珠海有个女子室内民乐团[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金枪手;新民乐“火”起来[N];甘肃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施晓慧 任毓骏;“我想去中国”[N];人民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施晓慧 温宪;花好月圆[N];人民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施晓慧;太棒了!妙极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曹卡民;于红梅:情系二胡[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记者 徐涟;十大民乐名曲编配翻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艺闻;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珍;扬琴流派再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文沫;从叙事角度对扬琴表现艺术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莉娅;马思聪的小提琴艺术及音乐创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艳;广东音乐扬琴、东北扬琴音乐风格特征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杨;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雷湘;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刘婷婷;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代洁;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490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490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