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笑中的深刻,荒诞里的现实——奥芬巴赫轻歌剧作品的美学意义研究
本文选题:奥芬巴赫 + 轻歌剧 ; 参考:《音乐创作》2010年03期
【摘要】:轻歌剧一词指的是19世纪下半叶兴盛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情节诙谐、以通俗的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短小,有大量对白贯穿全剧的一种浪漫性或讽刺性的歌剧形式,其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便是雅克·奥芬巴赫。轻歌剧在奥芬巴赫的笔下并非只是用来娱乐的工具。我们不能因为它音乐的诙谐、通俗就忽略其美学价值。轻歌剧和正歌剧一样能揭示黑暗的现实和深刻的人性,只是它借助于一种轻松的,能为更广大观众群体接受的艺术形式来展示其精神意义而已,它虽然显得滑稽荒诞,却能让人在笑过之后审视自己,反思人性和社会。实际上,奥芬巴赫在提升轻歌剧的艺术层次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深刻的思想内涵。
[Abstract]:The term operetta refers to a witty plot that flourished in Europe, especially in Fran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ith popular music and dance as the main means of expression and a short structure. A romantic or satirical form of opera that has a lot of dialogue throughout the play,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which is Jacques Ophinbach. Operetta is not just a tool for entertainment in Opinbach's writings. We should not neglect its aesthetic value because of its humorous music. Operetta, like a regular opera, can reveal the dark reality and profound human nature, but it shows its spiritual significance by means of an art form that is relaxed and acceptable to the wider audience, although it seems ridiculous and absurd. But can make people look at themselves after laughing, reflect on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As a matter of fact, Ophinbach not only raised the artistic level of operetta, but also endowed it with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正;;马勒《五首吕克尔特歌曲》及其技法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魏莉;;以审美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流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3 石磊;;论艾夫斯《第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J];北方音乐;2009年11期
4 元风;;器乐伴奏的钢琴化[J];北方音乐;2010年12期
5 张晓华;;大学生音乐联想想象的特点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6 温冬薇;;论支声织体在民乐合奏音乐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1年09期
7 汪健;;关于音乐对人的生理影响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谢晓芹;;浅谈声乐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曹大为;;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10 周品生;;唐宋词之节拍、拍(拍子)、均拍辨析——吴熊和先生《唐宋词通论》指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琼;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特征比较及钢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定兴;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塑造与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4 刘顺敏;寓教于乐 学之以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邢楠楠;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创作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佳;儿童钢琴四手联弹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曹小草;卡尔·玛利亚·冯·韦伯单簧管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赵明明;薛红平声乐教学之特色[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刘夏迪;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辉钟;汉语普通话声乐练习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灵子;笑的力量——《上有天堂》之一[J];南方文坛;1992年02期
2 田长山;难得一笑寓意深──读《史记·滑稽列传》[J];唐都学刊;1995年04期
3 周光凡;;喜剧精神:生命之流的酣畅游戏[J];戏剧之家;2004年04期
4 蔡慧;;《歌剧》知多少之填字游戏[J];歌剧;2010年03期
5 卜之;;再论除了《图兰朵》我们还能演什么?[J];歌剧;2010年12期
6 方平;莎士比亚喜剧和莎翁的喜剧精神[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1期
7 江雷;斯特劳斯的《蝙蝠》轻歌剧的艺术魅力[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8 刘雪枫;韩军;;《风流寡妇》与轻歌剧“本土化”[J];歌剧;2010年03期
9 陈本谦;地狱中的奥菲士(两幕四场喜歌剧)[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俞吾金;;《围城》与喜剧精神的兴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海庆;;漫议戏剧小品的艺术品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于轻歌剧[N];青海日报;2003年
2 李万武;喜剧精神颓化[N];文艺报;2003年
3 紫茵;“漫画”里的奥菲斯[N];音乐周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轻歌剧走近寻常百姓[N];辽宁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方一涵;功夫喜剧较成熟 动作悬疑新思路[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小东;《吉普赛人的爱情》轻歌剧的魅力[N];华夏时报;2002年
7 高晓军;苦情叙事 喜剧精神[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竟;《在那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N];辽宁日报;2007年
9 许波;《戒烟不戒酒》:喜剧面具下的现实观照[N];中国电影报;2011年
10 居其宏;成人童话的舞台演绎[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扬;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雅典城邦[D];复旦大学;2012年
2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珊;论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创作特征及演唱[D];西南大学;2008年
2 阮锐锐;轻歌剧《蝙蝠》中《笑之歌》的版本解读与演唱释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娟萍;汉代艺术中的喜剧精神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陈永平;八十年代喜剧精神的特质和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俞璇;幻想与现实—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三位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陆迪;轻歌剧《风流寡妇》主要唱段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梅莹;“小四眼马诺罗”系列中的喜剧精神[D];南京大学;2012年
8 王慧;情景喜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姚利红;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喜剧精神[D];中南大学;2009年
10 伍晓翔;论新时期以来文学中喜剧精神的渐变及彰显[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5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84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