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诸宫调》初探
本文选题:西厢记诸宫调 + 曲牌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2年02期
【摘要】: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标志着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本文在全面掌握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勾勒诸宫调的发展轨迹;分析《西厢记诸宫调》所用曲牌,辨明曲牌来源,理清曲牌联缀成套的发展过程;归纳总结其曲体结构特点,对它所用宫调数目及其与唐燕乐二十八调、宋教坊乐和词乐所用官调的关系,也试图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Abstract]:Dong Jie and Yuan Dynasty in Jin Dynasty "Western Chamber" is the most complete preservation of the palace works, mark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rap music is highly matur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mastering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lace tunes, analyzes the qu cards used in the "Western Chamber", identifies the origin of the songs, and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mplete sets of the qu cards, sums up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qu body,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qu body structure. 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make som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number of palace tones u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lace tones and the official tune used in Tang Yanle 28 Song Jiafang and ci music.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鸿;《西厢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彩秋;;《桃花扇》中宫调曲牌与主题思想的统一[J];电影文学;2008年21期
3 杨春俏;试论《桃花扇》曲律方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吴志武;;残本《曲谱大成》与《九宫大成》的比较研究——《九宫大成》曲文、曲乐材料来源考之二[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彩秋;;谈《桃花扇》中人物性格和音乐风格的统一[J];电影评介;2008年15期
6 李成渝;四川扬琴宫调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2年01期
7 孙颖;;张炎《词源》宫调研究[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8 李雁;粤剧音乐的调式调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9 洛地;“律词”之唱,“歌永言”的演化——将“词”视为“隋唐燕乐”的“音乐文学”,是20世纪词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大失误[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敏;;“海州五大宫调”表演艺术特色探微[J];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广世;;【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及【渔灯儿】套源流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贵龙;朱维全;;陕北唢呐 人民的心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向良元;;让丝弦锣鼓走出山门追随时代[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向良元;;丝弦清音奏和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莫柏槐;;青山桥唢呐现象探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李福锁;;浅议霍州威风锣鼓[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李同宗;;雅俗共赏的渠县耍锣鼓[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陈朝友;;接龙吹打乐行为规范浅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陈朝友;;论接龙吹打乐的弘扬战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袁朝玲;;关于加快汉剧艺术发展的调研和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景山;“多几个读枝巢老人诗文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朵莲珊达(黄淑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N];音乐周报;2003年
3 张旭(作者单位:山丹县委宣传部);宝卷:河西民间的说唱文学[N];张掖日报;2005年
4 郭凤山;满族八角鼓[N];吉林日报;2000年
5 洛宝生;藏研结合 古为今用[N];中国商报;2001年
6 雷达 章岩;陕西迷胡让人“迷迷糊糊”[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高炳林;相对的继承 绝对的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范丽珍;广州工人文化宫集团改革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杨雪;要赓续传统,也要尊重多元[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成瑞容;秦始皇阿房宫的遗音[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欣;江苏“五大宫调”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孙光军;词曲宫调乐理探微[D];河北大学;2000年
4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廖松清;宗族认同下的吹打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强;《西厢记诸宫调》初探[D];河南大学;2001年
2 张燕肖;明代南散套体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行健;《中原音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隽;皖南目连戏及其声腔曲牌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白洁;明清俗曲曲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庞兴华;徐州琴书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熊琨;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许蔚;莆仙戏音乐及其发展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晓艳;长阳南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李连生;《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研究及词乐遗音初探[D];河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69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86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