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飞出峡谷的和谐——从“摆时”看傈僳族多声部民歌

发布时间:2018-06-03 13:10

  本文选题:傈僳族 + 多声音乐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我省怒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多声部民歌合唱"摆时"曾登上国内外和我省青歌赛的舞台。本文试图通过对"摆时"的分析研究,探索傈僳族多声部音乐的特点。
[Abstract]:Lisu people mainly live in a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Nu River area of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su multi-voice music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pendulum time".
【作者单位】: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依琪;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吴媛姣;贵州六洞地区侗族民间音乐曲式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魏扬;;论民歌改编钢琴曲中的和声配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段桥生;侗族多声部民歌的现状及保护与发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罗赛芬;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对位性多调叠置[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夏云;中国钢琴改编曲中装饰音的特殊形态及教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杜亚雄,邸晓嫣;“采风”还是“田野工作”?[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童忠良;一百八十调及其基因图谱(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金华;;调、调式和调性概念辨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雷;论钢琴组曲《庙会》[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年

3 高颖;领域本体的形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4 马韵斐;中国拉奏弦鸣乐器史源新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刘雯;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帅红;白诚仁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叶蓁;刘天华二胡教学活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怡;由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刚;谈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梅;;飞出峡谷的和谐——从“摆时”看傈僳族多声部民歌[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2 潮鲁;音乐创作课中民族传统音乐技法的继承与发展——析“胡仁乌力格尔”多声音乐形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温辉明;;数的和谐审美观对奥伽农多声音乐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蓝光明;多声音乐理论定量研究前景展望——关于定量研究若干课题的简介、预测和联想[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5 Ф·阿尔扎曼诺夫;罗秉康;高燕生;;高度的艺术潜力——论中国民间多声音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6 李玲;多声音乐听觉培养之我见[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7 徐东阳;闫震;;线性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过渡——试论欧洲多声音乐的历史沿革[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8 冯明洋;越系多声音乐之文化背景及其亚文化因素(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杨耀华;单声与多声的交汇艺术与科技的联姻——谈独唱歌曲中的伴唱写作[J];中国音乐;2005年02期

10 黄金城;;从《思春》《道情》看吴伯超的多声音乐民族化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戴定澄;谭盾:《复活之旅》再走“水路”[N];音乐周报;2003年

2 本版编辑 史君良 石惟正 李澄;弗莱明“唱心”[N];音乐周报;2007年

3 庄春辉;藏羌多声部民歌青藏高原的瑰宝[N];阿坝日报;2005年

4 高伟;奥尔夫音乐课的一次创造之旅[N];音乐周报;2006年

5 姚红卫;《旋律写作教程》评析[N];音乐周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冯燕平 实习生 刘园;失而复得的呼麦 发展之路有多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紫茵;关于创作与教学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燕飞;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王瑗;视唱教学中的无伴奏多声部重唱训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李盼;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多声部视唱教学的新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琼;道教音乐多声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朴珍英;西洋音乐和韩国音乐的特征分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2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72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