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民间器乐曲中的“立调”
本文选题:五度相生调式体系 + 功能音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立调"问题是民族音乐形态学和旋律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五度相生的调式体系出发,对浙江民间器乐曲中的"立调"问题展开研究,内容有三:首先以现有理论为依托,指出建立调式的首要问题是在旋律中如何使功能音成为调式骨架;其次对浙江民间器乐曲中建立调式的基本手段进行梳理,认为既有直接强调功能音为标志的核心手段,又有以间接烘托功能音为标志的辅助手段;最后,归纳出浙江民间器乐曲中五种具有代表性的立调手法,并总结出一些与五声性旋律相关的创作经验。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etting tone" in traditional musical work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tudy of morphology and melodies of national music.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ve-degree modulation system, studies the problem of "standing tune" in Zhejiang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There are three contents: firstly,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i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mary problem of establishing mode is how to make the functional sound become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 in the melody, secondly, the basic means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 in Zhejiang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is combed, and the core means of directly emphasizing the function sound as the symbol is considered. At last, five representative ways of setting up tune in Zhejiang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are summed up, and some creativ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pentatonic melody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晓丽;;《管子·侈靡》篇“云”字解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王长金;传统家训的环境伦理教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晓雪;;《孙子兵法·九变》与《管子·九变》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伟;康丽娜;;从简牍看秦汉生态保护立法[J];成才之路;2009年33期
5 耿振东;;《管子》中的小说因素[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耿振东;;从《管子》的论说方式看其语言特色[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仇保兴;;传承与超越——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观的差异及对现代生态城的启示[J];城市规划;2011年05期
8 滕新才;《管子》思想简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洪婉茹;;浅析电影《花与爱丽丝》中的音乐特点[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10 郑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欣赏结合的必要性[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2 陈志云;;《管子》被动句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汪锋华;;《管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5 方钱;;从《管子》的相关思想看祖国的统一大业[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6 汪锋华;;《管子》的哲学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管子哲学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问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汲广林;《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徐志博;音响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武金勇;先秦两汉绘画颜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8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太成;试论《管子》农家思想的文学表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向文斌;春秋时期疾病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婷婷;《燕丹子》注释考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邹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雪娇;上古至中古登陟类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张昆;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的筝艺美学发展与比较[D];中南大学;2010年
8 程娟;《管子》社会秩序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曹怀锋;《管子》生态观[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司伟;《管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颂;湖南汉族羽调式的色彩音[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2 戴瑞吉;;色彩与音乐[J];儿童音乐;2008年12期
3 胡江;;从放腔看湘剧高腔的旋律及调式特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4 牛东梅;《五更鸟》在陕西东西府地区之流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马东风 ,孙海鸣;色彩与音乐[J];齐鲁学刊;1986年02期
6 茅原;;五声性调式的辨识与思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0年04期
7 郭建勇;色彩音乐与作曲技术(上)[J];齐鲁艺苑;1999年01期
8 郭建勇;色彩音乐与作曲技术(下)──色彩作曲系统[J];齐鲁艺苑;1999年02期
9 关意宁;;东北的歌(五)[J];音乐生活;2011年03期
10 李秀莲;;朝鲜族民歌中独特的民族调式色彩[J];艺苑;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静渊;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晔;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瀚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赵干;婺剧徽戏音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茜;陕西“苦音”之音阶调式思辨[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4 张源;吕宏久蒙古音乐研究之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72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97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