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中呼吸的文本与实践表达
本文选题:肖邦 + 《离别》 ; 参考:《音乐创作》2010年02期
【摘要】:人们在彼此间言语交流的时候,会在潜意识中注意到自己话语之间的顿挫,是对语言的一种"呼吸",在对语气或关键词上的特别关注,来更清晰的表达好自己的话意,音乐更是这样,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在总体上把握好旋律的连贯性,同时准确对乐句间进行恰当的呼吸,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的本意感情。本文以肖邦钢琴练习曲Op.10 No.3为例,通过自身的实践感触,阐述了本人在作品弹奏时关于呼吸的文本解读,进一步表达了对于弹奏同类钢琴作品的一些共性见解。
[Abstract]:Whe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y notice subconsciously the frustration between their words, which is a kind of "breath" to the language,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one or key words, to express their words more clearly. Music is more like this, the performer in the second creation of the work, to grasp the overall coherence of the melody, while accurately breathing between the phrase, only in this way can truly and better express the author's original feelings. This paper takes Chopin piano etudes Op.10No.3 as an example, through its own practical feelings, expounds the text interpretation of breathing when I play music, and further expresses some common opinions on playing the same piano works.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智强;;论肖邦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韩笑;;试谈如何理解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3 刘哲;;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的音乐语言特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杨永国;;玛祖卡舞曲的民族情感及特征解读[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5 魏安石;;浅析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6 邹园园;;论肖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风格[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7 申莉娜;;肖邦夜曲“戏剧性”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8 张丹宁;;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 Nr3为例[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张志学;;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精神特点[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10 赵毅超;;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汉宁;;浅析肖邦钢琴叙事曲作品23[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白丹;;如何进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浅谈幼儿钢琴教学之体验[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陈艺文;;曲式结构小析——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即兴圆舞曲》OP.47NO.1[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小龙;肖邦+爵士=小曾根真[N];音乐周报;2010年
2 记者 江珍妮;肖邦可能患有癫痫[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金钊;触摸肖邦[N];人民日报;2010年
4 施芳;感受“波兰的符号”[N];人民日报;2011年
5 吴丹;“每个时代都有他们需要的肖邦”[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林达;“这十年,我离肖邦的音乐更近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张克新;谁说肖邦只能抚慰?[N];音乐周报;2010年
8 龚蓓;再现肖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吴房;奥尔森的肖邦之美[N];音乐周报;2010年
10 区听涛 编译 本报记者 李瑾;同为纪念厚此薄彼[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蕾;论肖邦谐谑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因;肖邦钢琴作品及演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李莹;艺术·技术·人生——肖邦钢琴练习曲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冬梅;肖邦练习曲(作品10)的技术课题研究及其与肖邦其他钢琴文献技术课题的对应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伟;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峗韵;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潇;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晓晖;论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民族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馨;浪漫派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90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09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