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宋代教坊正乐与宫廷演剧之俗谐化

发布时间:2018-10-24 13:32
【摘要】:宋代乐制的更革,带来宫廷伎乐及演剧活动的频盛,民间伎艺及杂戏杂剧不断输入宫廷。考察宋代制乐设官、正乐禁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宋代宫廷乐制的更革与官方用乐的种种规制,虽然对两宋戏剧撰演合一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中有抑制和束缚,也有推助和促动,需要仔细分辨;而教坊的立废、钧容直的蠲省,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杂剧演出在宫廷与民间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宋代戏剧史民间化、俗谐化的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music system more revolution, brought the court trick music and the drama activity frequency prosperity, the folk geisha art and the miscellaneous drama zaju input the court unceasingly. By examin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music and setting up officials in the Song Dynasty, we can see that the more revolutionary system of court music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various regulations of the official use of music have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drama compil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two Song dynasties, but there are some restraints and restraints among them. There are also push and promotion, need to be carefully identifi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 Jun-Rong straight Juansheng,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promoted the Song Dynasty drama performance in court and folk interaction, thus promoting the Song Dynasty drama history of folk, vulgar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09BZW04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明伟;金代戏剧形态研究——兼考《辍耕录》“院本名目”[J];南都学坛;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陶有浩;;朱熹立法思想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彦;常青;;朱熹与武夷山水[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肖仕平;;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武夷精舍杂咏》中的朱子思想心态[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志鸿;;试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实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翁梯敏;;陈紫峰与朱熹理学[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利华;;对朱熹蒙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思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丘山石;;安海“二朱过化”之功简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智忠;;即气论仁——朱子仁学思想的精神特质[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陈,

本文编号:2291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291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