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从楼塔细十番看器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发布时间:2019-05-18 03:20
【摘要】: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与民间音乐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从事表演人员的职业,大致可分为专业化和非专业化两大类。 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典型的是戏曲、说唱。戏曲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在内的综合艺术;说唱“又称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一种包括文学、表演和音乐三方面的综合艺术形式。唱的部分包括了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这两种艺术体裁数百年前已进入职业化发展阶段,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传承方法,这种传承方法在近现代,为剧团的学员班和戏曲学校和艺术学校所继承,只要政策和经济来源不成问题,戏曲和说唱的保护与传承应当是有保证的。 非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指表演人员另有职业。在此类中有一些项目,由于业余人士从事表演,故而尚未形成一套系统而稳定的传承方法,如民歌和一些属于民间器乐的项目。因为从事民歌演唱和民间器乐演奏的人员和从事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演奏的人员不同,他们一般没有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所以近现代我国音乐学校才发展出了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专业,试图用学校教育的方法,探索此类音乐的传承发展问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学校的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专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当前,民族器乐类的非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法当然也可借鉴他们的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流行一种《细十番》音乐,当地成立有“楼塔细十番协会”,这个协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并有乐队,其任务是保存和传承《细十番》。这种音乐已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对其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仍显不足,目前只发表了两篇文章。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细十番》的传承尚未有人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笔者从这方面对细十番的现状及其传承进行研究,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内容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第一章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楼塔细十番音乐;第二章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二十世纪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院校的传承方式及其得失;第三章为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楼塔细十番在会员中的传承;第四章为第五部分,主要介绍楼塔细十番在学校中的传承;第六部分为结论:学校和艺人两结合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是积累式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取代式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其独特规律。任何文化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传承以何种方式进行要与时代相适应,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承方法当然不能适应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特性,其传承可能比保护显得更为迫切, 楼塔细十番采取学校和艺人两结合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成败有待检验,现实情况下可行,可以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积极探索。
[Abstract]:Music is a kind of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lated to folk music can be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occupation of the performing personnel. The specialize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fers to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s mainly carried on by the professional staff, and the comparison is typical of the opera. 鍞,

本文编号:247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47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2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