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音乐语言的图形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7:01

  本文关键词:音乐语言的图形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追求韵律的美是人类的天性,跟随节奏是身体的本能。将音乐形式美的法则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视觉形象留住那时空中转瞬即逝的音乐分子,是视觉与听觉艺术研究对精神境界的一种纯粹美的表现。音乐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元素的不同组合来构成的,从而形成不同的音乐类型。而同样的情感在不同音乐里的表达也会有所差异,于是,在对不同音乐语言进行图形化表达也会有所不同。事实上,从视觉的角度来对音乐语言进行视觉图形的表现,可以被称为是“视觉音乐”。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仅在视听艺术、媒体艺术等专业研究中,甚至是生活中都受到重视。视觉音乐图形是视觉音乐创作中的图形方面的研究,其创作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是在遵循视觉传达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给抽象的音乐赋予形象和代码,将一系列音符的“物理声音”和“情感声音”进行特殊的视觉实现,并要求图形在特定的时间对音乐的特定情感进行表现,实现声音现象的物质(图形)转换。视觉音乐图形建立在视知觉基础上,运用图形的形状、色彩、质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带来的视觉刺激与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进行匹配。 本文从音乐语言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入手,探索“视觉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构成。
【关键词】:图形设计 视觉传达 图形思维 联觉 声音 音乐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的课题内容10
  • 1.1.2 论文研究的方法、目的及意义10-11
  • 1.2 研究背景11-13
  • 1.2.1 音乐与设计的关联性11-12
  • 1.2.2 现代视觉艺术与音乐的共性12-13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13-17
  • 1.3.1 国外现状研究13-16
  • 1.3.2 国内现状研究16-17
  • 第二章 音乐语言与图形语言的共性17-25
  • 2.1 音乐语言17
  • 2.2 图形语言17
  • 2.3 抽象图形中的音乐语言17-21
  • 2.4 视觉艺术中的音乐之美21-22
  • 2.5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音乐精神22-25
  • 第三章 音乐语言图形化概述25-34
  • 3.1 音乐语言图形化的概念阐述25-26
  • 3.2 音乐语言图形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五感’理论26-27
  • 3.2.1 “五感”理论26
  • 3.2.2 视听联觉26-27
  • 3.3 音乐语言的视觉呈现27-29
  • 3.3.1 自然造物的韵律27-28
  • 3.3.2 人工形态的节奏28-29
  • 3.4 音乐艺术与音乐图形语言图形化在表现手法上的统一29-34
  • 3.4.1 音乐内涵与情感的图形化概述29
  • 3.4.2 图形表达音乐内涵与情感的方式29-31
  • 3.4.3 图形表达音乐内涵与情感的手段31-34
  • 第四章 音乐语言的图形化在视觉传达中表现34-40
  • 4.1 图形基本符号——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音符34-35
  • 4.2 图形的视觉肌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和声35-36
  • 4.3 图形的色彩冷暖——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音色36
  • 4.4 图形设计的结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节奏36-37
  • 4.5 图形的创作风格——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韵律37-38
  • 4.6 图形的衍生——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变奏38-40
  • 第五章 以“热波音乐节”为例的图形化表现40-50
  • 5.1 热波音乐节40
  • 5.2 不同音乐类型与图形设计40-50
  • 5.2.1 电子音乐40-42
  • 5.2.2 民乐42-43
  • 5.2.3 古典音乐43-45
  • 5.2.4 摇滚乐45-47
  • 5.2.5 乡村音乐47-48
  • 5.2.6 爵士音乐48-50
  •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3
  • 附录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璞;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J];国外科技动态;1998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音乐语言的图形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5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