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隋唐时期的胡乐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16:37
  本文以隋唐为主要朝代,以胡乐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国家、部落、家族、个体胡乐人入手,以声乐、器乐、理论、作曲、歌舞等体裁为依托,来论述他们在历史中的来源与构成、在音乐中的形态与载体。通过对胡乐人地理、形象、服饰的介绍,考察西域人的普遍特征;通过对弹奏、吹奏、击奏等胡乐器,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等胡乐舞的梳理,阐述昭武九姓乐人的才艺特点;通过其对唐代音乐的发展意义、对胡俗雅乐的影响、对多元文艺的贡献,展现胡乐人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时代的延续性和胡乐的传承性,自北周以来即大量进入中原的各地胡乐人,与本土的宫廷乐伎、市井的平民艺人、邻邦的外国乐人之间都有着频繁的双向交流与往来,与多种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论文运用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古典文献学与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胡乐人的入华现象、阐发胡乐繁盛的原因;以图文并茂、数据表格的形式,来支撑胡乐伎数量众多的论据、对胡乐与综合文艺的共通与融合,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隋唐时期的胡乐人研究


-1-2胡人友官俑

隋唐时期的胡乐人研究


图3-1-2),可以看到,昭武之地的国家数量就更多了,??

隋唐时期的胡乐人研究


}4骑马双人女胡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古入华粟特乐舞及其影响[J]. 任方冰.  音乐研究. 2016(04)
[2]粟特乐舞入华及其成因[J]. 刘晓伟.  音乐研究. 2016(04)
[3]从琵琶用弦的演变看唐宋时期的胡乐华化现象[J]. 曹川.  中国音乐. 2014(04)

博士论文
[1]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D]. 罗希.西北大学 2012
[2]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 赵喜惠.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D]. 朱浒.上海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37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237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