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非遗视域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06 16:20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以感性的资料作为着手点,再结合理性和感性材料,就是用丰满的民族音乐来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得到培育并且更加敬仰自己的语言,激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大众当中,来领会中国传统音乐的动人之处,并且主动对各类音乐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使其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前行。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2020,(1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二、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二)教学资料缺乏
    (三)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手段落后
    (四)重理论轻实践
三、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平衡教学结构
    (二)充实教学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
    (四)培养教学人才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单南.  当代音乐. 2019(01)
[2]“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性实践刍议[J]. 商树利,柯云燕.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480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480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