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孔庙释奠乐中“升降龙麾”文化意义探源

发布时间:2021-11-12 17:58
  孔庙祭祀乐器中有"升降龙麾",其作用除指挥音乐起止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麾作为旗帜在祭祀中本就有沟通神灵的作用,麾上的"升降龙"形象更加凸显了天人沟通的作用。分析文字"升"和"降"的用法用例可以得出,古代的"升"和"降"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人神交流的重要标识。考察文献和有关考古资料可以看出,龙是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们借助龙的作用,可以达到与神灵交流的目的。孔庙祭祀吸纳了先秦时期的祭祀文化与汉魏以来的祭祀礼仪和观念,形成了利用"升降龙麾"配合乐舞来请送孔子神灵的祭祀仪程。 

【文章来源】:济宁学院学报. 2020,41(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孔庙释奠乐中“升降龙麾”文化意义探源


释奠乐中麾“升龙”“降龙”图像

帛画,龙凤


龙飞升天界实现天人沟通的观念起源很早,近代以来发现的考古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的45号墓中,在墓主人两旁用蚌壳排列成作奔腾状的龙、虎图形,张光直认为龙、虎的作用是引导墓主人的灵魂飞升天国。(2)1949年2月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人物龙凤帛画”,图中画一女子,两手向前伸出作合掌状,女子左上方画有一飞翔的凤鸟和一向上奔腾的龙(见图二)。据学者考证,画龙凤的目的在于引导墓中死者灵魂登天升仙,而这幅帛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期的铭旌”,其用途“在于表示死者身份,在葬仪中张举悬挂,送殡时为开路之物”,这种“幡”本身也具有引魂升天的作用。[37]93这是所见材料中最早将龙绘在“幡”这种旗帜上的例证。与“人物龙凤帛画”类似,1973年5月长沙子弹库1号楚墓出土了“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侧身直立一男子,身着长袍,腰佩长剑,驾驭着飞龙,昂首向前。学者也多以为其主题也是引魂升天。(3)

画像,帛画,壁画墓


到了汉代,人们也深信乘龙可以帮他们把灵魂带入上天。出土于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T型帛画和3号墓的T型帛画及“太一避兵图”中都出现了龙,它们的作用与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几乎一样。考古发现中的一些墓葬壁画中也有龙的形象,且一般都位于墓室的顶部,如河南永城沛园梁王墓、洛阳卜千秋壁画墓、洛阳金谷园新莽壁画墓、陕西定边郝滩新葬至东汉前期墓,据学者考证,“这些位于墓室上部空间的龙图形能够象征天界,且有着引魂升天的功能”[38]22。另外在汉画像石(砖)中乘龙的主题非常突出,出土于四川彭州义和乡蒐集的“龙车星辰”画像砖,其画面为一驭者驾驶一辆由三条飞龙拉着的云车在天空中飞驰,表现的正是墓主人乘龙车升天的情景(见图三)。山东安丘市董家庄和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也有类似的图像。另外在一些墓葬漆器、瓦当、铜镜、玉器中也出现了作为四象之一的龙,多是汉代升仙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先秦时期旗帜的起源及演变[J]. 翟珂文,汪亚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2]长沙战国楚墓帛画图考[J]. 黄震云.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2)
[3]濮阳三蹻与中国古代美术上的人兽母题[J]. 张光直.  文物. 1988(11)
[4]长沙帛书通释[J]. 何琳仪.  江汉考古. 1986(02)
[5]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J]. 熊传新.  江汉论坛. 1981(01)

硕士论文
[1]汉代龙形象研究[D]. 金明磊.杭州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1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491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