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立小提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9 06:18
李自立,中国小提琴普及教育教育家,谱写了民族小提琴艺术的中国精神,是活跃在舞台上50多年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社会音乐活动家。而在2000年出版的《李自立小提琴曲集》,更是收纳了其优秀作品,是国内少见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点的个人小提琴作品集。李自立的创作浓缩了中国提琴的普及推广史,谱写了93首中国风格小提琴曲。在这部作品的序言里,赵宋光教授写到“中华民族终究要化小提琴为民族乐器,……多盼望祖国大地从南到北都有李自立这样的开拓者,让小提琴唱出自己的心声。”体现出学界对李自立在小提琴民族化创作领域贡献的认可。因而本文主要研究关于李自立作品创作中的民族化风格特征及其创作手法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继承以及对西洋乐器如何与民族音乐传统的融合的理论探索。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一、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重新认识
1 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核心与根本——民族精神
2 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形成之渊源
2.1 社会生产方式之影响
2.2 社会政治制度之影响
2.3 哲学与伦理思想之影响
2.4 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之影响
3 民族音乐内在文化需求——“和谐”与“有序”
3.1 音之和
3.2 人之和
3.3 天之和
4 民族音乐外在性格构成——“含蓄”与“写意”
4.1 含蓄——遮蔽情感
4.2 写意——编织意境
4.3 传统儒道思想与传统音乐含蓄美,意境美之间内在关系
二、基于演奏技法的运用论李自立作品民族化审美表现
1 李自立小提琴创作经历概述
1.1 作品创作类别
1.2 作品创作特点
2 李自立作品中五声性调式作品演奏的技术特点
2.1 左手把位内的指距伸展技术特点
2.2 五声调式中的双音演奏处理分析
2.3 五声调式与“和”之韵味
3 非均分性的弹性节奏、渐变速度的演奏处理
3.1 非均分性的弹性节奏
3.2 渐变的速度布局
3.3 力度的虚淡追求
3.4 弹性节奏中的“虚实相生”之意境
4 润腔手法在装饰音上的使用
4.1 左手演奏技法
4.2 揉音
4.3 倚音
4.4 右手演奏技法
4.5 润腔手法中的“线性”审美情趣
三、李自立小提琴创作民族化之启示
1 音乐民族精神——创作民族化之根本
2 民族传统审美需求——创作民族化之途径
2.1 以“和”为美的音乐审美原则
2.2 以“虚实相生”为美的音乐意境
2.3 以“韵”为美的音乐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7294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一、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重新认识
1 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核心与根本——民族精神
2 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形成之渊源
2.1 社会生产方式之影响
2.2 社会政治制度之影响
2.3 哲学与伦理思想之影响
2.4 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之影响
3 民族音乐内在文化需求——“和谐”与“有序”
3.1 音之和
3.2 人之和
3.3 天之和
4 民族音乐外在性格构成——“含蓄”与“写意”
4.1 含蓄——遮蔽情感
4.2 写意——编织意境
4.3 传统儒道思想与传统音乐含蓄美,意境美之间内在关系
二、基于演奏技法的运用论李自立作品民族化审美表现
1 李自立小提琴创作经历概述
1.1 作品创作类别
1.2 作品创作特点
2 李自立作品中五声性调式作品演奏的技术特点
2.1 左手把位内的指距伸展技术特点
2.2 五声调式中的双音演奏处理分析
2.3 五声调式与“和”之韵味
3 非均分性的弹性节奏、渐变速度的演奏处理
3.1 非均分性的弹性节奏
3.2 渐变的速度布局
3.3 力度的虚淡追求
3.4 弹性节奏中的“虚实相生”之意境
4 润腔手法在装饰音上的使用
4.1 左手演奏技法
4.2 揉音
4.3 倚音
4.4 右手演奏技法
4.5 润腔手法中的“线性”审美情趣
三、李自立小提琴创作民族化之启示
1 音乐民族精神——创作民族化之根本
2 民族传统审美需求——创作民族化之途径
2.1 以“和”为美的音乐审美原则
2.2 以“虚实相生”为美的音乐意境
2.3 以“韵”为美的音乐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7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4057294.html
上一篇:《涉江采芙蓉》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