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之库朗特舞曲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巴赫大提琴六首无伴奏组曲之库朗特舞曲的理解和分析
【摘要】: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启发了听众和表演者近300年。这部宏伟的作品值得我们去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学习探索。写这篇论文之前,本人在读研究生期间被学校派往法国学习一年,在法国期间,笔者特别对库朗特舞曲的体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分析,在这里试图把它论述出来。库朗特舞曲,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应强调对节奏和旋律的详细调查。在研究这部作品中使用包括的基本分析技巧有——功能和特点分析,和声分析,旋律分析。
【关键词】:库朗特舞曲 大提琴组曲 巴赫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历史背景7-17
- 1.1 J.S.巴赫其人7
- 1.2 关于无伴奏作品7-8
- 1.3 在魏玛的巴赫(1717 年至1723 年)8-9
- 1.4 巴赫在创作、表演和教学方面的思想9-10
- 1.5 摘录FORKEL的巴赫传记10-12
- 1.6 组曲形式12-14
- 1.7 大提琴组曲的稿源14-15
- 1.8 大提琴组曲的历史前身和后来的改编15-17
- 2 库朗特舞曲17-53
- 2.1 第一组库朗特18-24
- 2.1.1 和声分析20-21
- 2.1.2 功能和特点分析21
- 2.1.3 旋律思想的特征分析21-22
- 2.1.4 动机,表述,及时期22-24
- 2.2 第二组库朗特24-28
- 2.2.1 和声和曲式方面26
- 2.2.2 旋律分析26-28
- 2.3 第三组库朗特28-34
- 2.3.1 和声和曲式方面31-32
- 2.3.2 韵律重音32-34
- 2.4 第四组库朗特34-42
- 2.4.1 和声和曲式方面35-38
- 2.4.2 枢轴和弦转调38-39
- 2.4.3 旋律方面39
- 2.4.4 开始和结束记号39-42
- 2.5 第五组库朗特42-46
- 2.5.1 曲式与和声方面43-45
- 2.5.2 多重韵律重音分析45-46
- 2.6 第六组库朗特46-53
- 2.6.1 和声和曲式方面50
- 2.6.2 旋律方面50-53
- 3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然;郭越;郝敏;;手风琴演奏巴赫作品风格的把握及版本的选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2 朱艳;;浅析音乐团体游戏缓解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J];才智;2011年12期
3 陈海;王小琳;;高师学生对声乐教师的心理预期调查研究[J];才智;2011年32期
4 黄林丽;;浅谈中学生音乐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0年14期
5 朱艳;;音乐团体游戏缓解音乐专业学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婷;张义瑶;;论《乐理与视唱练耳》精品课程评价体系[J];大家;2011年02期
7 甘小云;;浅谈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大家;2011年10期
8 栗树;;浅谈如何提高练琴效率[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5期
9 孙靓;;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探析[J];大舞台;2010年01期
10 杨丽霞;;浅谈师范生钢琴学习的“自我效能感”[J];大舞台;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嫒;;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看音乐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曲宁;刘红宁;;成就目标与表演焦虑[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玉峰;;分析为主 写作为辅——音乐表演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复调公共课教学的一点建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扬;;重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复调法治”的新视角[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璐婷;;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学生审美情趣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硕;周世斌;;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音乐训练对聋哑儿童康复作用的调查与探究[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音旋;;元认知与钢琴学习[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夏菲;;略论声乐表演中影响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因素及其培养[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昱;杜鸣心交响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洋;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洋;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晶;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阳;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应用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y嚾,
本文编号:651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5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