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利用民歌优势打造地方音乐特色教学品牌——一种地方高校与地方民歌双赢互动的模式

发布时间:2017-10-04 18:37

  本文关键词:利用民歌优势打造地方音乐特色教学品牌——一种地方高校与地方民歌双赢互动的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大别山民歌 传承 地方高师 音乐特色教学


【摘要】: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民歌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需要恢复这些民歌资源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传承保护。本文探讨借助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平台,依靠当地民歌传统资源优势,促使民歌与地方高校的"联姻"与"嫁接"。这样不仅推进了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特色教学模式,丰富了办学内涵,形成高校特色教学品牌,还从客观上传承了地方民歌,达到了教学改革与民歌传承双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大别山民歌 传承 地方高师 音乐特色教学
【分类号】:J607-4
【正文快照】: 信阳民歌作为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民歌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试图从恢复这些民歌资源的生态环境着手对其进行传承保护的思路和措施,在社会突飞猛进的变革面前都将显得苍白无力。本文以位于大别山的信阳民歌为例,探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永芳;;“五河民歌”特色声乐教学的实践认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徐州高校“非遗”特色教育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永芳;;“五河民歌”特色声乐教学的实践认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吴极巧;张海彬;;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特色化探索[J];大舞台;2013年05期

3 程琳;刘丽华;;教育传承视角下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研究[J];时代教育;2013年13期

4 卢玮;杨正艳;齐骄阳;;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魏俊玲;唐文颖;;高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02期

6 陈倩;刘颖迁;;高校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3期

7 赵敏;;高校声乐教学在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中的作用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李冬颖;;云南高校保护传统体育与游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途径及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运动;2013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艳哲;河北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娜娜;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徐州高校“非遗”特色教育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伍国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以传统音乐文化类型为题[J];人民音乐;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美爱;立足本地民歌 因地制宜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红莉;;从原生态民歌的教育看其传承和发展[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4期

2 杨银波;;浅议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9期

3 赵秀彦;;论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民歌的衍变与传承[J];学术交流;2010年05期

4 张丽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以宁夏回族口弦为例[J];天津经济;2011年03期

5 杨传中;;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安徽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J];铜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世嵘;;中州说唱音乐艺术特征研究[J];作家;2011年16期

7 李文吟;;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8 陈丽琴;;黑衣壮传统工艺及其传承调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万莹;;论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项阳;对“活化石”乐种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培芝;;宣恩耍耍起源发展及传承保护浅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蒋效伦;;弘扬和发展木洞山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冯光钰;;广东汉乐活态传象及发展的现代视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胡怿琼;;潞安大鼓生存现状之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卢芹娟;;嵊州吹打的振兴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王锐;;变化传承的赫哲族传统民俗与音乐——街津口赫哲族乡采风见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文 黄炎;“华夏一绝”金溪手摇狮亟待传承保护[N];抚州日报;2010年

2 郭骊 桐城市文化馆;桐城歌的影响与传承保护浅谈[N];安庆日报;2010年

3 刘秉平;安康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N];安康日报;2010年

4 禄永峰;华池县与兰州大学联合开展华池民歌传承保护研究项目[N];陇东报;2009年

5 庞成明 分社;民和加强对纳顿艺术的传承保护[N];青海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家平;我市29人享受政府非遗传承保护补贴[N];泸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如飞;五色锣鼓:“太平盛音”何日盛?[N];福建日报;2007年

8 记者 赵丽娜 通讯员 梁雷 叶枝;我市花鼓灯传承保护成果喜人[N];蚌埠日报;2010年

9 兴常;“龙”腾长兴的秘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邓永发;让瑶歌瑶舞重新热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苏娟;白银地方小曲《西厢调》的价值及传承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悦;形成、借鉴与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贾威;呼麦艺术的音乐心理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汤飞宇;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哲;论峨山彝族四腔的意识与形态[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6 杨畅;广西龙州壮族花凤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7 张太群;土家族《廪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俊峰;昌黎民歌的音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现代城乡生活中的地方鼓吹乐队生存现状调查[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2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72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