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诵对提高歌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关键词:浅析朗诵对提高歌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的目的是阐述朗诵对于提高歌唱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朗诵是把经典散文诗歌和小说戏剧等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艺术创作过程。歌唱则是一种有别于日常对话的特殊表达方式,他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起伏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朗诵和歌唱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以语言作为共同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做到相互促进。通过朗诵的方法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歌词咬字吐字的要领,把歌曲内容真实传递给听众;可以让初学者按照歌曲的音高、节奏及情感等因素的变化训练对于气息的控制力;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顺流畅,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使得初学者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作品的风格,正确展现作品的人物特点,确切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歌曲演唱阶段才能够切实做到声情并茂,情由心生,使得受众能够与歌者感同身受,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朗诵对于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具有明显成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尝试在朗诵的牵引下引导初学者较快地掌握咬字吐字、气息控制、共鸣运用及情感表现等歌唱训练要素,把看似复杂的歌唱技巧简单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关键词】:朗诵 歌唱 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H11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7
- 绪论7-8
- 引言8-9
- 第一章 通过朗诵对歌唱中咬字吐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9-10
- 第一节 歌唱中对于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及技术难点9
- 第二节 运用朗诵的方法对于歌唱中咬字吐字起到的作用9-10
- 第二章 通过朗诵对歌唱中气息控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0-11
- 第一节 歌唱中做到科学的气息控制的重要性10
- 第二节 当前声乐界普遍采用的呼吸方法10
- 第三节 运用朗诵的方法对于歌唱气息控制起到的作用10-11
- 第三章 通过朗诵对歌唱中打开共鸣腔体起到的重要作用11-13
- 第一节 歌唱中共鸣腔体协调运用的重要性11
- 第二节 运用朗诵的方法对于歌唱中打开共鸣腔体起到的作用11-13
- 第四章 通过朗诵对歌唱中情感表现起到的重要作用13-15
- 第一节 歌唱中情感表现所处的突出地位13
- 第二节 运用朗诵的方法对于歌唱中情感表现所起的作用13-15
- 第五章 结论15-16
- 参考文献16-18
- 致谢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淘;张艺鸣;;从《岩口滴水》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引长字腹与归韵方法初探[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7期
2 邓小英;;浅谈歌唱的咬字吐字[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3年03期
3 石学功;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薇;;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字[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5期
5 祁再生;民族唱法探索[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李思音;;谈歌唱演员怎样才能唱好歌[J];歌海;2011年04期
7 凌伟;谈歌唱教学中的三点统一──哼鸣点、咬字吐字点、呼吸支持点[J];重庆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8 祝卫红;论声乐语言发声的全过程——咬字吐字[J];汉字文化;2005年01期
9 周亮;;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的对策分析[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10 王红英;;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J];黄河之声;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雅玲;;浅谈“演唱风格”及其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罗漪倩;;论歌唱的心理基础与情感表现[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邹婉华;;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6 杨鸿武;蔡莲红;蒋丹宁;;语音表现力的感知分析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费邓洪;;从音乐的“情感内容”到“另一种心理内容”的猜想[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廖全京;;无处不在的热泉与活火山——郭沫若史剧创作中情感表现的考察[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杨海林;;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论音乐高考中的声乐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余茂龙;宋应昌;田学林;;从“问题学生”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伟;轮骑上的歌唱老师[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2 尚雨;令人耳目一新的《猴王》[N];人民日报;2008年
3 周 星;中国抗战影视剧创作向何处去[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吴安迪;语音学与声乐[N];音乐周报;2004年
5 晏祥龙;审判与情感调谐[N];江苏经济报;2006年
6 孙清廉;“怒”与“制怒”[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胡英华;像小鸟一样地呼吸[N];音乐周报;2003年
8 广州 邓洪;天进Bewitch No.2A3推挽胆机设计理念[N];电子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藜藜;孙甘露繁芜人生,诗化旅程[N];杭州日报;2006年
10 兰六;浅谈与家长交流的艺术[N];西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岚;论劳伦斯小说的情感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思宏;浅析朗诵对提高歌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沁;汉语合唱咬字吐字之特性[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邢珊珊;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咬字吐字”技巧及其特色[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孙彬;美声唱法演唱汉语声乐作品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亮;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芳;音色运用与情感表现的双重回溯[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夏桂梅;歌剧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的理解和演绎[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郭育宁;论“legato连贯”[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海灵;柯达伊同声合唱作品的艺术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田青;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85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8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