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保康“丧鼓先生”生存样态与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15:37

  本文关键词:保康“丧鼓先生”生存样态与传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丧俗 丧鼓先生 《黑暗传》


【摘要】:丧礼是人生四大礼仪之一,更是人生终结的仪式。湖北保康的丧俗仪式中,至今仍活跃着"丧鼓先生"这一行当。正是这些服务于丧俗的人延续了汉民族叙事长诗《黑暗传》的生存空间。文章以"丧鼓先生"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学的视角展现这一仪式传承者的生存样态以及与《黑暗传》传承的互动关系。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y331)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在中国人传统文化观念中,“礼”被看做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丧礼是人生四大礼仪之一,更是人生终结的仪式,汉代以来的民间丧葬礼俗中便已形成“厚死崇丧”的丧仪之风,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这一礼俗被人们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湖北保康县农村的丧礼仪式中,至今仍保存着“丧鼓先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秀敏;;禹州吹打班生存状态田野调查报告[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如;王越;;徐沟背棍艺术调查报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董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波;;浅析“参与观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中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薛琼;;广西龙胜梯田景区旅游工艺品的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舒丹;;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杨荫浏:《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读后[J];大众文艺;2012年03期

7 张幸光;;探究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文化——以湖南某地土地神信仰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8 王金跃;;韩鄂与《岁华纪丽》考略[J];传承;2011年28期

9 李国江;;春节民俗的城乡差异探析——从城乡二元模式下的家庭切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毛巧晖,刘颖,陈勤建;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林林;为谁而歌[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红梅;当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贞;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邵卉芳;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乌云娜;巴尔虎人的仪式音乐与音乐生活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云丹;蒙古四胡制作工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振涛;“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牛玉新;山东鼓吹乐及其在民间风俗仪式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峰,周彬慧,彭育波,林流芳,刘芳;从《黑暗传》看神农架的文化位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韩致中;珍贵的荆楚神话——读《黑暗传》、《善歌锣鼓》[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阿正;汉语创世史诗《黑暗传》语言的风格个性[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4 刘守华;《黑暗传》与明代通俗小说[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冰客;《黑暗传》的汉水文化历史价值论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刘守华;《黑暗传》中的盘古神话及其传承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蒋显福;《黑暗传》与“道”的创世观比较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刘守华;《黑暗传》:汉民族神话史诗[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赵敏;;白族“踏丧歌”习俗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大力克;中国文学中的婚丧风俗描写[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海建;;作家该如何书写历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2 杨宝康;;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小结[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华;汉族史诗《黑暗传》发现始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记者 张隽;汉族史诗《黑暗传》本月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记者 韩晓玲;朴素而忘情地吟唱着[N];湖北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都正阳;为文明创建插上翅膀[N];湖北日报;2011年

5 蒋显福;含在“口”中的文明[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记者 袁志国;房县:流放帝王带来的歌仍在传唱[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记者 孔祥福 通讯员 都正阳 刘波;山区小县成就文化大作为[N];湖北日报;2009年

8 ;十堰推出十项举措[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孙华迪、张柳青;《复活的三叶虫》:3月掀寻宝热潮[N];中国电影报;2009年

10 何金祥;绿色生态交响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佳焕;鄂西北《黑暗传》的传承现状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欢;论陈应松神农架小说的民间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4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34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