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七音品音阶体系与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藏传七音品音阶体系与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之比较 出处:《西藏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述藏传七音品体系和民族五声音阶体系的异同;两种音阶体系有着怎样的不同源流;从音律学的角度对藏传七音品体系与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中各音的缘起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两种体系里音的产生和音乐美学观的异同。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21.1
【正文快照】: 《论各民族的音阶》是英国物理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A·埃利斯的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此书中创造性地使用了物理声学的方法,从声学角度对欧洲、波斯及阿拉伯、印度、新加坡、缅甸、泰国、西非、南太平洋地区、爪哇、中国、日本的音阶进行了“音分”数据的测量,并总结性地提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文化源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关于五声音阶起源的推测[J];人民音乐;1995年08期
3 杜亚雄;五声音队的分类及其结构[J];中国音乐;1993年04期
4 更堆;;七音品对研析藏族音乐的重大理论价值[J];西藏艺术研究;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论大学音乐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空间拓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年S1期
2 康·格桑梅朵;;巴塘藏族民间“谐”舞的人文社会功能[J];中国藏学;2011年04期
3 李群山;;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手段——实地考查[J];大舞台;2010年05期
4 楚高娃;;蒙古语诵经音乐中乐器的演奏方法[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5 杨坤;;对囊玛曲《阿玛勒嚯》的分析与欣赏[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6 觉嘎;桑吉扎西;;略论藏传佛教的乐舞美学思想[J];佛教文化;2008年04期
7 谢传红;赵凌;;水族古歌音调与水语发音关系探微[J];歌海;2012年02期
8 杜亚雄;;中匈民歌的亲缘关系[J];东欧;1995年04期
9 次仁玉珍;;重视民间音乐传承提高学生审美趣味——西藏地区传统乐器渊源考[J];成才之路;2013年13期
10 旦增达娃;;略论藏族音乐美学中的“当代”与“传统”[J];大众文艺;2013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高翔;“觉木隆”职业藏戏及唱腔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桑吉东智;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美玉;山东蓬莱地区民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孙聪;大理南诏古乐学会的组织形态及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申娟;酒泉宝卷的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楚高娃;蒙古语诵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梁靓;湖南侗族喉路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晖;李谷一歌唱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灿;中越独弦琴音乐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10 全婕;广西南丹中堡花苗传统音乐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南喀诺布;才让太;;论藏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88年02期
2 赵康;乐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3 田联韬;西藏古典音乐论著《乐论》及其作者[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亦亭;藏传佛教名刹拉卜楞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和洪勇;唐代佛教传入吐蕃及其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3 罗桑开珠;论藏传佛教史上首次盛会——丙辰法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缘结三世班禅 情系藏传佛教[J];佛教文化;2001年Z1期
5 赵众志;我国首次成立藏传佛教学衔委员会[J];法音;2004年09期
6 珠康·土登克珠;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致词[J];法音;2004年09期
7 桑吉扎西;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拉萨隆重召开[J];法音;2004年09期
8 康·格桑益希;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J];西藏研究;2004年01期
9 陈国典;藏民族宗教信徒朝圣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10 李延恺;藏传佛学是一门独立学科[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2 宋蜀华;;贺信[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郑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闻一多的神话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4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安金黎;;黔西南旅游应选择布依族文化打造品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袁少芬;;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来自京岛的报告[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夏雅琴;;摈弃还是保留——浅谈汉译英中如何保留民族文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李绪堂;高洁;;民族的复兴 精神的传承[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泽 旺;旅游企业经营理念与民族文化[N];阿坝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洋;56个民族服饰展进大学校园[N];北京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蒲美玲 汪继武;用世界眼光审视民族文化[N];云南日报;2005年
4 金星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促进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黎平县:民族文化讲课堂将全面展开[N];贵州民族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 李英;土左旗推进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步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记者 刘为民;福贡找准结合点培植特色产业[N];云南日报;2006年
8 储波;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N];中国企业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卢彬 杨宁筠;民族文化是时尚创新的源泉[N];南宁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文 何晨曦;空气可以卖 民族文化“香”[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银豪;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刘源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8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杨文忠;滇西北基于民族文化的自然保护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山;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建构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志红;从原生态民歌的流行看中国民歌发展新趋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麦丽开木·努尔;特色企业文化对提升新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伍雄武;论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东红;景观雕塑及其环境的艺术形态[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皮海兵;论赛义德的民族文化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宁;羌族社会的人生礼仪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9 龙泉良;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佟盟;民族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2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