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太常音乐机构——太乐署考释
本文关键词: 太常 太乐署 太予乐署 出处:《音乐创作》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太常——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行政机关,不仅是历史学界研究官僚制的对象,而且是音乐学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东汉是否存在大予乐署是汉代太常音乐机构讨论的焦点,笔者从语法断句、逆向考察的视角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东汉明帝将太乐令称谓改为太予乐令,但并非将太乐署改称为大予乐署,汉代太常唯一的音乐机构仅有太乐署。
[Abstract]:In feudal societ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in charg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s not only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of bureaucracy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music. Whether the existenc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music department is the focus of the Han Dynasty music organizations, the author from the grammatical break, the perspective of reverse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astern Han Emperor changed the title of Tai Lok order to Tai Yan Le order, but not to Tai Lok Department, which was the only music organization in the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
【分类号】:J609.2;K234
【正文快照】: —、汉代太常概说与音乐机构设置争议陈胜、吴广推翻秦王朝统治后,历经四年的楚汉相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国家分裂局面得到控制,继而建立起中国第二大统一的王朝一一汉王朝。汉王朝前后历经426年(包括王莽自立的短暂时期),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光武中兴”与“名章之治”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大业;东汉的音乐官署与民歌[J];求是学刊;1984年04期
2 付林鹏;;雅俗之争与汉代音乐机构之变迁[J];乐府学;2009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彭洁波;;秦、汉、魏、晋时期的袖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立;;中国文学中的乐妓及其制度考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蕾;;浅谈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雅俗之争”带来的启发[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5 周玫;六朝青瓷中的丧葬礼俗[J];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6 许一伶;论徐州西汉乐舞俑的艺术特色[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7 陆永祥;;汉画像石艺术的题材与意象——以河南、山东、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为例[J];飞天;2012年06期
8 胡国强;洛阳地区东汉宴乐俑探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1期
9 彭洁波;;袖舞的表演场所[J];歌海;2009年02期
10 谢崇安;黄建福;;也谈细腰鼓与瑶族长鼓的源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龙坚毅;汉赋与汉代社会[D];厦门大学;2007年
6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张兰花;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D];浙江大学;2012年
8 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秋雅;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D];西南大学;2011年
2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晓莹;从《琴操》看琴文化与东汉末年诗歌的创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思言;探析东北民俗文化对二人转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莉;试析“礼乐”思想在中国舞蹈作品中的体现[D];延边大学;2011年
7 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向平;汉代砖石画像计算机处理与农史信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凤娟;汉画像石与齐鲁风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国良;“汉武乃立乐府”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J];考古;1984年03期
3 尚丽新;西汉上林乐府所在地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寇效信;秦汉乐府考略——由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乐府编钟谈起[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5 龙文玲;;汉武帝立乐府时间考[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林鹏;;雅俗之争与汉代音乐机构之变迁[J];乐府学;2009年00期
2 郑祖襄;;《唐会要》“天宝十三载改诸乐名”史料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文林;;唐代音乐机构概况及其功用[J];飞天;2011年16期
4 陈应时;转旋 转均 转旋均——东川清一氏论文读后[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5 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日本雅乐寮音乐制度的形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孙秀华;我国古代的乐教[J];中国音乐;2000年03期
7 黄翔鹏;;大曲两种——唐宋遗音研究(中)[J];中国音乐学;2010年04期
8 郝毅;;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乐器羯鼓[续][J];乐器;1986年05期
9 文艳蓉;;唐代教坊四部考[J];乐府学;2011年00期
10 王立增;;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与诗歌传唱[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蔺玉堂;广宗太平道乐堪称民族音乐瑰宝[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旭彤;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初益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丽琴;唐代雅乐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刘晓燕;唐末五代宫廷音乐与辽承唐乐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王国华;唐代散乐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倪高峰;艺术经济研究:唐代宫廷乐舞生产、消费的经济基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8 程璐瑶;《苏幕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湛;制度与记忆:南朝宋宫廷音乐的重建[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9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6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