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民族器乐的“声音景观”——初探音乐地理学视野中的民族器乐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民族器乐作品 音乐地理学 声音景观 民族乐器 广东音乐 音乐作品 音乐现象 地理学研究 新兴学科 音乐风格 出处:《人民音乐》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我国民族器乐是借助民族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其演奏技巧的运用,体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它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据初步调查,中国现有的民族乐器约五百余种,包括了各种性能、各种风格、各种声部的不同类型的乐器,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器乐作品。对如此庞大的乐器体系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是传统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有两种分类研究方法,一是根据乐器的发音特性进行分类,二是根据乐器演奏方法进行分类。但对于民族乐器所承载的民族器乐作品进行统一诠释和定位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我们显然不能用乐器分类的方法对器乐作品进行认识分类。这是因为音
[Abstract]: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of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musical work which embodies a certain artistic concep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playing skills. It is produc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ur country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500 kinds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a, including various performances, styl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of various vocal parts. Each instrument has its own instrumental work. Scientific analysis of such a large musical instru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raditional musicology. The second is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musical instrument playing method. However,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the unified interpret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works carried by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Obviously, we cannot use the method of musical instrument classification to classify the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on. This is because of the sound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海;;谈民族器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11期
2 范红玲;;制约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微观因素与对策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周巍峙;发展民族器乐艺术[J];人民音乐;1982年09期
4 李强;;民族器乐作品的解读与欣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石蓓,赵凤杰,孟子厚;民族器乐自相关分析中时窗的选择[J];电声技术;2005年08期
6 音;;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揭晓我省《蜀宫夜宴》等三首作品获奖[J];音乐世界;1984年04期
7 ;不断充实深化 为建设新的民族器乐文化而努力[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8 薛军;;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民族器乐教学改革[J];音乐探索;2010年02期
9 王安潮;;清浊有序 古今并呈——民族室内乐《清浊》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廖丹;关于高师民族器乐教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海鹰;;从乐器文化中寻找我们的思维薄弱点[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管菁 通讯员 喻少柏;世界民族乐器在省博“交响”[N];长江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云宽 通讯员 喻少柏 李丽莎;世界民族乐器亮展省博[N];湖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鲁焰;《中国·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图鉴》广受赞誉[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赵基德;朝鲜族民族乐器的生存与发展[N];延边日报;2010年
5 赵倩;民族乐器的“身份转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潘彦云;民族乐器村的交响曲[N];喀什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林雪娜;天琴“鼎叮”起龙州[N];广西日报;2010年
8 冯光钰;客家山歌器乐化的魅力[N];音乐周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师艳芳;弹起我心爱的阿力且热瓦甫[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10 雯娟;喀什的民族乐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二十世纪阮史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郭峗;根据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 张阿琦;博物馆民族乐器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李国栋;20世纪的中国弦乐器改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万蓓;南昌市古筝艺术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颖;试论笙在民族管乐中的特殊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牛丰;探索巴托克《在户外》组曲的音响特色及演奏[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周娜;新疆维吾尔乐器数字化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卉;绘其形,探其韵[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何维颉;美国境域视野下中国音乐研究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0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4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