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批评的人文精神与深度模式
本文选题:音乐批评 切入点:人文精神 出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批评需要体现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弘扬则基于"深度阐述模式"的重建。在"叙事危机"中呼唤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打破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而重现确立"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走出文化转型的"众声喧哗"而将人文主义重新作为"宏大叙事",正是建构音乐批评"深度阐述模式"的契机,也是重建以"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为核心内涵的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Abstract]:Criticism needs to embody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expounding mode", which calls for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the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in the narrative crisis. Breaking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and re-establishing the epistemolog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ichotomy", walking out of the "noise and noise"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using humanism as "grand narration" i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the "deep expounding mode" of music criticis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construct the humanistic spirit with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existence and optimization of human life".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贵山;;文艺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J];文艺研究;1996年01期
2 杨燕迪;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J];中国音乐学;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卢秀萍;;空中楼阁般的先锋文学思潮——先锋文学特征及衰落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金红卫;;《五号屠场》中后现代框架下的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苗雨茂;;日本国家神道不能复活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杨燕佳;;浅议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邱畅;;《占卜者》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9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10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2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言;音乐批评的功能——“音乐批评学”探索之三[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明言;音乐批评学刍议——“音乐批评学”探索之一[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3 谢伦灿;;正确科学地开展音乐批评[J];艺术评论;2009年04期
4 廖家骅;音乐批评的历史反思[J];中国音乐学;1988年01期
5 管建华;音乐批评的阐释——读《上海,一定要重视音乐评论》有感[J];上海艺术家;1999年04期
6 明言;音乐批评的本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2期
7 明言;音乐批评的形态“音乐批评学”——探索之五[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明言;音乐批评的标准论[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9 明言;音乐批评的操作论(下)——“音乐批评学”探索之八[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鸿昀;在历史中寻觅批评 在批评中书写历史——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的批评[J];音乐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的一点思考[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7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亮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信银行大连分行职工 辽宁大连 王景峰;厚积薄发 融会贯通[N];桂林日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沈凤姣 牡丹江医学院 薛宁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旭 牡丹江师范学院 高鹏超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李懿娴 牡丹江市委宣传部 陈再重;铸就精气神[N];牡丹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辛闻;让人文精神渗入人们的心灵[N];天水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明;用人文精神塑造独特的城市品格[N];中国建设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打造“软实力” 化为“精气神”[N];重庆日报;2006年
6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谢小芬;“桂林人文精神解读”网上论坛“开谈”[N];桂林日报;2007年
8 金涌邋滕礼 刘伟 罗雪燕 邱晶晶;让人文精神成为深圳独特气质[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张同吾;走向人文精神的高地[N];文艺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坤宁;《圣土不老》讴歌边关人文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4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5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7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琳;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人文精神[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牛福;我国人文精神对职业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0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