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九歌》女性表演与周、汉宫廷“女乐”

发布时间:2018-04-14 03:07

  本文选题:《九歌》 + 女性表演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摘要】:"女乐"被周代宫廷礼乐所排斥,到汉代却被用于国家祭祀大典。本文从《九歌》歌词体现的表演形式入手,探讨周、汉两代宫廷"女乐"作用变化的原因,认为先秦楚音乐在这一变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九歌》正是楚地祭祀乐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Abstract]:"Women's Music" was rejected by the Zhou Dynasty, but was used in the Han Dynasty.Starting from the performance form of the lyrics of Nine song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s in the role of "Women's Music" in the court of Zhou and Han dynasties, and thinks that the music of the Pre-Qin and Chu dynasties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change.And Nine song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xample of sacrificial music and dance in Chu.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立项课题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潘啸龙;诗、骚"诗学思想四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吕丽辉;汉武帝与经学的产生[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5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贾立国;;曹植咏侠诗与侠文学的传承[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7 冯小禄;从模拟论扬雄《反骚》的范式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方新蓉;两个悲剧人物的主体意识——比较屈原与李白[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汤云航;女娲神话考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邹春秀;万里悲秋常作客——浅论杜甫雨诗中的悲秋意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鸣华;;屈原的价值观及其必然的命运[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曹av鸿;;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屈原政治理想的意象追求[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姚小鸥;;《楚辞·九歌》“与佳期兮夕张”解[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4 杨子江;;试论原始宗教精神对楚辞的浸润[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5 张玉声;张燕婴;;关于屈原西域昆仑情结的对话[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6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3年

7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旭;汉魏文学嬗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5 聂丽娟;张载、张协、张亢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巍;花间词的社会文化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9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与乱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萧兵;《楚辞》“灵保”“灵修”“莫敖”通考——兼论《楚辞》文化的南方因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龚维英;释“乐康”──读屈原赋札记[J];求是学刊;1981年03期

4 周奇文;择取遗产 融合新机——鲁迅旧体诗在艺术上受屈赋的影响举隅[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萧兵;屈原[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年01期

6 水天中;彩墨写出无声诗——读李少文的《九歌》[J];美术研究;1981年01期

7 徐耀明;《九歌》源流考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8 毕庶春;试论《七发》与荀卿赋及纵横家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汤炳正;屈赋语言的旋律美[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10 谢淑颐;《九歌》艺术形象举隅[J];咸宁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晖;;典籍英译的风格再现——小议《楚辞》的两种英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林;王西麟音乐会 上演三部交响乐新作[N];人民日报;2000年

2 邹明星;《九歌》与土家民族文化[N];重庆日报;2001年

3 张婧 姚志国;《九歌》中的神话底蕴[N];吉林日报;2001年

4 钟银兰;愁吟忧国《九歌图》[N];中国商报;2001年

5 [奥地利]玫瑰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抱石怀沙[N];美术报;2002年

6 李山;关于“《卷耳》不知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王晓明;文学史与主题变奏[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毛芨;丰盛的简约 浓缩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3年

9 张鸣;人间正寻求着美的踪迹[N];人民日报;2003年

10 记者 郑固固、王连伟;台湾云门舞集迎来三十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2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宗晓;九歌初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玉洁;《九歌》性质、神yG及“代拟”艺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勇;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主题的解读[D];西北大学;2003年

5 崔世俊;《九歌》与巫术祭祀仪式[D];青岛大学;2004年

6 林ng;在神灵与心灵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方芳;论《九歌》的双重性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王琳;《楚辞·九歌》与楚地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衣淑艳;先秦诗歌中的祭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文波;《九歌》六神考[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4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