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对歌曲演唱教学的启发
本文选题:接受美学理论 + 接受者 ; 参考:《艺术百家》2009年S1期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是以文学的接受为研究重点,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接受者的审美关照和感受是最重要的。本文将上述观点引用到歌曲演唱教学中,就教师、学生与文本和作品的关系、外文歌曲对"第二文本"形成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对"第二文本"的反馈和研究等加以研讨。
[Abstract]:The theory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focuses on the reception of literature, and holds that "literary text" and "literary work"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start from the audience and from the reception, and the aesthetic care and feeling of the recipi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ies the above views to the teaching of singing song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students, texts and works, and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song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tex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receiver's "vision of expectation" and the feedback and research on the second text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增福;孙良绝命诗及其在接受中的变异[J];人参研究;1994年01期
2 姚文放;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3 张仁香;;“期待视野”与接受美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赵小雷;“曲高和寡”的现代阐释[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1期
5 彭晓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增福,伊慧明;接受中的文本变异及其时间次序——孙良绝命诗诸文本解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佘丹清;从读者期待视野看残雪及其创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车永强;;意境的接受美学解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张自文;论“期待视野”兼及新时期文学[J];理论与创作;1990年02期
10 张亚卫;浅谈音乐艺术的真、善、美[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菊文;巫成贵;;在情境中体验,在对话中享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周继军;杨著;钮心忻;杨义先;;文本信息隐藏检测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冯凌燕;;浅谈文本探究话题的挖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鞠贵芹;;阅读“期待视野”的形成分析及教学对策[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7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克勤;;老树春深更著花——《唐诗三百首》图文本成功的启示[A];中国编辑研究(2003)[C];2003年
10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平远;文本学研究的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董文哲;音乐艺术街“十一”前开街[N];天津日报;2009年
3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王印;天津首家音乐艺术专业市场落户河东[N];天津日报;2009年
4 津音;天津市音协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感受一种音乐气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陶静;丰富期待视野 提高阅读兴趣[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林茨;“纪实”文本《百褶裙》[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记者 刘平;天津音乐艺术街参展演博会[N];天津日报;2009年
9 朱榕;冲淡典雅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闻轩;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四个法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3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8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克迪;信息化视野中的“三个世界理论”[D];北京大学;2000年
10 李丹;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天勇;理解与文本[D];苏州大学;2003年
2 孙忠芳;“误读”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樊爱萍;彷徨于中西文化之间[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正华;文化空白的翻译[D];安徽大学;2006年
5 王静;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D];河北大学;2003年
6 王海霞;文学翻译理解过程——文本视界与译者视界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苏松妹;文本与媒介:西游系列文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姚延栋;国际化文本竖排机制研究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9 尤磊;平等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周敏;期待视野理论的拓展与文学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4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7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