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李凌 + 社会音乐教育 ; 参考:《中国音乐》2013年04期
【摘要】:李凌在思想上深受鲁迅和陶行知的影响,通过社会音乐活动和教育实践形成了以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人才,传承音乐文化,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思想。当前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商业化和传统音乐教育的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李凌的社会音乐教育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重新定位社会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回归社会音乐教育的文化身份和传承作用,不断提升社会音乐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推动社会音乐教育继续健康稳步发展。
[Abstract]:Li Li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Lu Xun and Tao Xingzhi . Through social music activit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 we have formed the thought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ccomplishment , cultivating musical talents , inheriting the music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 s music industry .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祖荫;李凌的国民音乐教育观[J];人民音乐;1994年03期
2 李妲娜;老爸李凌[J];人民音乐;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郭晓雯;;古希腊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徐阳;;感性教育在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黄翠芳;;浅谈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邓卫华;蒋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7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李平;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石叶;;试论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谷迎迎;;浅析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状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金鑫;;新课程标准下,再论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刘晨曦;;从钢琴艺术社会化看社会工作理念在钢琴教育中的渗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王煦;;探究“因材施教”与“因师施教”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郭鹏;;中国手风琴教学及教学对象特点的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帅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余晓菊;Web2.0环境下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尚朝;中小学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分析及框架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登顶昆仑,吹响黄钟——对中国西式音乐教育的担忧[J];黄河之声;2009年19期
2 黄志江;;谈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社会音乐教育[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3 储声虹;立言立人 良师挚友──李凌同志声乐文论试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余笃刚;审美导向的卓越唱论──试论李凌的声乐美学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苏萍;谈李凌的音乐批评风格[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森;;浅谈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J];广播歌选;2009年12期
7 郭乃安;眼光广远,实事求是──谈李凌音乐评论的主要特色[J];中国音乐学;1994年02期
8 胡洪刚;;教育市场化下的中国当代社会音乐教育探索[J];歌海;2008年06期
9 冯光钰;音乐评论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评李凌的音乐评论思想[J];中国音乐;1994年02期
10 赵敬蒙;;浅析社会音乐教育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海玲;;当代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思想的新动向及启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姚丽萍;;舞由童心生 乐自童趣来——由少年舞蹈《萌动》的创作浅析少儿舞蹈的特点[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5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焕英;呼唤“李凌式乐评”[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蕾;“快乐音乐”或成市场增长点[N];音乐周报;2010年
3 ;“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给我们的启示[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4 新华社记者 崔砺金 曾滢;乐舞来自云之南,叫好叫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秦 杰;让世界倾听中国[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李延年;小制作走上大舞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秦杰;让世界倾听中国[N];西藏日报;2003年
8 伍斌;经典也可再创作[N];解放日报;2004年
9 黎宏河;市场需在创新中兴起[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补东生;女子十二乐坊现象的启示[N];音乐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2 小鹿林子;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少银;侗族合唱音乐及其文化构成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伍洁;地方民歌的成功流传及其启示[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聂卓;巴托克《小宇宙》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宏娟;先秦乐教思想及其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祁君;论舒伯特歌曲创作的艺术特点[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杨莎妮;“五音令人耳聋”否[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郑彤;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雨;阎立品唱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6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3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