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与乔伊斯:现代主义音乐和文学的交响
本文选题:瓦格纳 + 乔伊斯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摘要】:以纵向的影响研究和横向的平行研究为基础,论文阐述了19世纪欧洲现代主义先行者瓦格纳与20世纪现代主义大师乔伊斯的关系。不同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方式决定了这种影响的间接性,而相似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追求奠定了平行研究的基础。虽然瓦格纳热衷于表现激情和生命力,而乔伊斯专注于意识和潜意识,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心灵之旅都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瓦格纳提倡整体艺术,而乔伊斯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他们的实验主义都表现出现代主义艺术具有狂欢特质的颠覆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influence study and the horizontal parallel stud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gner, the European modernist forerunner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Joyce, the modernist master of the 20th century. Different creative times and ways determine the indirectness of this influence, and similar creative ideas and spiritual pursuits lay the foundation of parallel research. Although Wagner is keen to express passion and vitality, while Joyce focuses on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both of these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spiritual journey embody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humanism. Wagner advocates holistic art, while Joyce uses a variety of artistic forms. Their experimentalism shows that modernist ar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nival subvers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J605;I5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忠宪;俄罗斯巴赫金研究新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1期
2 金梅;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体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杨若蕙;权绘锦;;《故事新编》的形式意味新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杨学民;反讽和讽刺——台湾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叙述策略[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5期
5 冯清贵;中国狂欢化诗学的建构——评刘震云小说《一腔废话》[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6 田中阳;赵颖峰;;狂欢的符号——大型电视平民选秀节目的文化阐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肖锋;巴赫金“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8 王剑青;《大师和玛格丽特》与狂欢化[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9 李漫萍;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陈元贵;;从仪式的惯例到审美的惯例——审美尺度的客观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7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2 谌晓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下的抗争与顿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古大勇;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余爱霞;[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王丹;周星驰电影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朝伟;从跨文化角度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春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权绘锦;论鲁迅的复调小说[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梁庆标;乔伊斯的犹太意识与世界视野[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胡琳;叙事文学史上的三级跳[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小朝;论意识流小说的审美意蕴[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霄羽;;乔伊斯晚期作品的创作欲念与精神隐喻研究[J];长城;2011年08期
2 张卫华;;逃逸与守望:论乔伊斯的故乡情结与其小说创作[J];山花;2011年18期
3 高巍;;浅析乔伊斯《死者》的“精神顿悟”[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付晶晶;;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评析乔伊斯的印象主义美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夏海;;浅析《阿拉比》中运用的写作手法[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6 余晓玲;;“自我”与“他者”的话语交锋——《尤利西斯》的对话性特征[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7 张宪魁;;向传统告别——试析《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王岩;;探析乔伊斯《阿拉比》中的“顿悟”技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李秋;;流亡与救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流亡主题原型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兰生;;从《姐妹》与《圣恩》看乔伊斯的文化焦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寿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尼采与瓦格纳:伟大命运的邂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文学中对女性的一种“剥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戴从容;从《芬尼根的守灵》的标题谈全书的翻译[N];文艺报;2011年
5 王友贵;乔伊斯与中国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楼乘震;文洁若:了解乔伊斯的爱国之心,,才能读懂《尤利西斯》[N];深圳商报;2004年
7 张学斌;迪雅尔丹:一位启示乔伊斯创作灵感的法国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张立勤;充满遗忘的记忆[N];河北日报;2002年
9 文洁若(作家、翻译家);一个乔伊斯取代了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余德庄;近看《尤利西斯》[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莹;论《尤利西斯》中的自然人形象[D];浙江大学;2011年
2 魏巍;分离式的融合[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林庚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修辞叙事[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刘yN;从《狐火》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传统“性政治”的反叛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轩;论《都柏林人》的不确定性[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李夏;困境中的蜕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玉果;意义构建的两级——《尤利西斯》空白美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7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3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