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梅西安的对称排列置换作曲技法

发布时间:2018-05-04 19:20

  本文选题:梅西安 + 现代音乐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摘要】:梅西安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现代音乐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独有的地位。不可逆行节奏、对称排列置换、色彩和弦、有限移位调式等创新技法,是形成他独特音乐风格的直接手段。这里,着重研讨了"对称排列置换"技法的内涵与实际应用手法,以期为梅西安音乐作品的解读与创作理念的把握提供更准确详实的方式。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sers in the 20th century, Mayan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usic. Non-retrograde rhythm,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and replacement, color chord, finite shift mode and other innovative techniques are the direct means to form his unique musical sty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of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and replac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ed way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ian's musical works and the grasp of his creative ideas.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梅西安作曲技术理论体系研究”(20060390641)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中;;有限移位调式之调式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郑中;梅西安色彩和弦表解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明;;论梅西安作品《火之岛Ⅰ》中十二音技法之运用[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2 郑中;;有限移位调式之调式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郑中;;梅西安《鸟类志》之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郑中;;论梅西安音乐创作中的色彩理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婷婷;梅西安音乐的色彩—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弦[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江水波;爱的欢赞—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3 宫修建;线性思维与线性结构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史蕾;对巴托克《小宇宙》中音高组织形态的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5 顾怀燕;从二胡协奏曲中的二胡音色论及形象塑造和意蕴显现[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叶茵;论外国钢琴练习曲的生命力[D];厦门大学;2009年

7 刘洋;论梅西安音乐对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孙溪遥;梅西安音乐创作中“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声”对视唱练耳训练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倩;解构《图伦加利拉》[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10 文艺元;梅西安8首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及其结构力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中;梅西安色彩和弦表解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郑中;八音音阶——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糅合[J];中国音乐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怡;;曲径探幽 妙解“鸟”音——评《真诚高雅纯挚——梅西安的音乐语言》[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2 李延娜;;一套具有创举意义的唱片——著名青年钢琴家邹翔唱片专辑梅西安钢琴巨作《二十圣婴凝视》面世[J];钢琴艺术;2010年12期

3 郑中;;梅西安的钢琴音乐创作[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4 牟琳;;梅西安与他的《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J];钢琴艺术;2007年01期

5 彭志敏;;把大师引向大众的必由桥梁——《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读后[J];音乐研究;2007年04期

6 张景晖;;用心的感动——记邹翔“圣婴二十默想”(全本)音乐会[J];钢琴艺术;2008年09期

7 顾连理;梅西安:《阿西西的圣方济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郑中;论梅西安的节奏系统[J];音乐研究;2004年03期

9 王娟娟;;身心合一 人琴俱忘——听邹翔《圣婴二十默想》独奏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8年07期

10 任怡;;论梅西安钢琴套曲《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中的宗教精神——以作品的第9、第10乐章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国际合作交流信息[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聂晶;;浅谈声音信号的均衡处理[A];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静;;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作品风格的缩影——芭蕾舞剧《春之祭》赏析[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吉林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10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西麟;现代音乐:寻找演出  寻找观众[N];音乐周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朱伟;现代音乐走出“象牙塔”[N];文汇报;2002年

3 张玉雯;创作是童年的慰藉[N];音乐周报;2011年

4 陈运;现代音乐节走进中央音乐学院[N];人民日报;2004年

5 林瑞华邋续鸿明;“传承之旅”展示现代音乐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金兆钧 宝玉;摸索自己的纹路和脉络[N];音乐周报;2007年

7 记者 刘亚东;日本现代音乐VS中国京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范俊英;俄罗斯:现代音乐后继有人[N];音乐周报;2001年

9 秋秋 晓纯;音乐就是我的母语[N];东方航空报;2008年

10 周亮;聆听狼的“歌声”[N];阿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3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7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杨婧;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韵;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音乐主题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秀华;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3 朱倩;解构《图伦加利拉》[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石慧;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特殊节奏形态训练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吴宏宇;现代音乐视唱教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方震;梅西安《阿门幻象》的诠释与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杨璐;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9 刘莹;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现代音乐学习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水波;爱的欢赞—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44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844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