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生态学观照
本文选题:民族声乐 + 生态学 ; 参考:《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摘要】:萨特"存在主义"理论认为世间万物不外乎两种存在方式:"自在"方式与"自为"方式,中国民族声乐也不例外。而"自在"、"自为"两种民族声乐文化之间的相融共生才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
[Abstract]:Sartre's existentialism theory holds that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of existence: "freedom" and "self-making", and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is no exception. And the harmony and symbiosi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culture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阎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礼;;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理论界;2007年01期
4 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杨仲华,尤志国;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7 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黎;从世界文化发展谈现代音乐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旭丽;;浅谈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之异同[J];黄梅戏艺术;2006年04期
3 罗洪;对国内歌坛三种唱法划分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冬;;“新民族唱法”的概念、特征和利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乔新建;确立民族声乐双重发展途径的构想[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7 赵慧琴;从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民族声乐的多元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刘再生;论新音乐的历史观——兼评刘靖之著《中国新音乐史论》[J];人民音乐;2000年03期
9 唐朴林;俄国人·日本筝和歌谣[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陈蓉辉;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特征与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2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贺洁琼;辩证法在歌唱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s,
本文编号:1979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7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