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喻宜萱先生的声乐思想

发布时间:2018-07-09 13:01

  本文选题:声乐教育 + 声乐艺术 ; 参考:《人民音乐》2009年09期


【摘要】:正2008年的元月8日,对我国声乐艺术有深远影响的一代宗师、中央音乐学院前副院长、任职长达三十五年的声乐系主任、德高望重的喻宜萱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今年9月6日又恰是她的百岁冥诞。每一位喻先生亲自教授过的学
[Abstract]:On January 8, 2008, the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China's vocal music art, a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vocal music for thirty-five years, left us forever with the prestigious professor Yu Yixuan. In September 6th this year, it was exactly her centenary.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妮妮;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现代性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闪闪;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刁笑萌;喻宜萱声乐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高美玲;建国50年我国美声唱法教学研究文献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评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白小琴;;由中国古代声乐教育引发的思考[J];广东艺术;2007年03期

3 田里;“三种唱法”之我见[J];艺海;2005年01期

4 陈言放;;五位女性与中国现代声乐事业的发展[J];音乐研究;2007年03期

5 赵晰;;浅谈中国声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2期

6 吕志杰;;西洋歌剧男声声乐解析[J];剧作家;2006年03期

7 格根莎娜;;以科学发展观看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之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石惟正;;喻宜萱先生的声乐思想[J];人民音乐;2009年09期

9 白小琴;;古为今用:声乐教育改革的另类途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郭博理;;哲学与中国当代声乐教育[J];学术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段友芳;;高师声乐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杨靖;;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高师合唱课训练初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冻凤秋邋实习生 张轶娟;璩清林:情系民族声乐教育[N];河南日报;2008年

2 郭祥义;著名声乐教育家谈艺考前准备:上场前绝对禁食大蒜、肥肉、啤酒[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声乐教育家邹文琴学习声乐必经三大阶段[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记者 李霞;陈光林王素毅等出席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马金泉;声乐教学别再浮躁下去了[N];音乐周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世光 林琳;哈尔滨为全国声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少佳;父女师徒同台为深圳特区而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黄聪;62分38秒实录还原大师本色 再现传奇音乐盛宴[N];音乐生活报;2010年

9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宝刚;浅谈西洋声乐艺术的民族化[N];新乡日报;2008年

10 石惟正;沈洋声乐艺术思考[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静;应尚能“以字行腔”声乐艺术理论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岩;喻宜萱声乐艺术成就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芦雪红;对迪里拜尔声乐艺术的探索[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春蕊;论声乐教育的人本回归[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兆亮;关于当前我国少儿声乐艺术教育普及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霞;彭丽媛声乐艺术的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年

8 高娃;内蒙古自治区早期院校专业声乐教育探究(1954-1966)[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娟;试论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0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10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