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筚篥与羌笛——《羌笛源流考辨》续篇

发布时间:2018-08-31 19:27
【摘要】:通过对南、北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乐器的考察和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筚篥和羌笛是古羌人发明的乐器,统称筚篥。并筚篥是对竖吹气鸣乐器的泛称。随着古羌人的四面迁徙而传遍中华大地,2000年来,在全国广泛流传,并在各民族地区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形制的乐器。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along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ilk Roa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ata, it is proved that the Tale and the Qiang Diet are instruments invented by the ancient Qiang people. And the plume is the universal name for the vertical blowing instrument. With the migration of the ancient Qiang people all over China, it has been widely spread in the whole country since 2000, and has produced a variet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 various ethnic areas.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资助《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系列研究成果。批准号:01JD760004
【分类号】:J6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雪媚;;筚篥的源流及其历史演变[J];民族艺术研究;2007年01期

2 袁炳昌;;羌笛考[J];乐器;1992年04期

3 黄涛;今存“羌笛”析释及其流变[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王其书;羌笛源流考辨——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一[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华;;《唱论》产生于元代的必然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2 梁建强;;浅论吐谷浑时期的吐谷浑与羌人的关系[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3 牛云峰;;乌孙故地的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亓娟莉;;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J];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5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梅;;对中国近现代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1期

7 王敏;;电影音乐剧与时代发展管窥[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8 王在畅;;我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9 付明华;;龟兹文明及音乐艺术——龟兹乐的东渐[J];电影评介;2008年18期

10 顾晨媛;;论唐代歌舞大曲多元化性质的构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学智;;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冰梅;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之动物学溯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培友;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与文化生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娟;《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朱平;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玉;《古今图书集成·筝部》研读[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2 张劲盛;变迁中的马头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兰;呼和浩特市回族伊斯兰教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丹;昆曲清唱与剧唱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马清俊;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徐莎莎;改革开放以来涉外交往对青岛民族关系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雷敏;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族关系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马琴;旅游业对甘肃河西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蔡为忠;阮史和阮曲创作[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李小虎;《说文解字》中的音乐文字研究释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涛;今存“羌笛”析释及其流变[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赵松庭;竹笛源流[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3 李德真;漫话管子[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4 王子初;笛源发微[J];中国音乐;1988年01期

5 左继承;从筚篥到管子的演变考[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其书;羌笛源流考辨——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一[J];音乐探索;2003年04期

2 赵世骞;羌笛说[J];中国音乐;1988年04期

3 张曦;关于羌笛来历思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罗正鑫;对今羌笛的质疑[J];音乐探索;1987年01期

5 梁和平 ,王黎光;生命的源流[J];歌曲;2005年04期

6 左继承;从筚篥到管子的演变考[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7 陈正生;羌笛研究[J];乐器;2002年05期

8 王沛;“咪咪”——“故本四孔”的羌笛[J];中国音乐;1990年02期

9 新力;一个吹羌笛的残疾人[J];丝绸之路;2004年08期

10 王蓬;羌笛·花儿·姑娘追[J];西部人;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元欧;;船政文化及其源流[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2 王承龙;史大卓;;活血化瘀法的源流[A];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陆金根;郭修田;;痔疾源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马贤能;;哈萨克族源流浅说[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5 周杰明;;虫类活血化瘀方药研究源流及对血瘀证治的再认识[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6 张海瀛;;张氏源流初探[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7 范子烨;;麈尾的功用与源流略说[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夏威伟;金宁;桂秋静;;新型多圆弧型线滑片压缩机的设计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邹岚;吕亚州;;挤奶机气脉动器的试验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余锦华;谈哲敏;;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对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珏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四川日报;2009年

2 张珏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阿坝日报;2009年

3 杨俊;千年羌笛声声情[N];阿坝日报;2007年

4 李丛;“羌笛”春风遍神州[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5 呼延思正;调控生源流向势在必行[N];西安日报;2003年

6 邹身城;和谐文化的源流与现实意义[N];杭州日报;2009年

7 刘家 记者 毛莎;悠悠羌笛 生生不息[N];阿坝日报;2009年

8 本刊通讯员 李丛;“羌笛”响起汉江源[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9 ;无锡文化至少有“四大源流”[N];无锡日报;2005年

10 记者 任丽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在北京吹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3 马小兰;《内经》病因病机学说源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闫晓宇;六极学说源流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5 王连龙;《逸周书》源流及其所见经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8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书峰;怀梆艺术的源流与形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吴娅娜;中医“郁”概念的源流和治法用方探讨[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3 范斐;唐代讽谕诗考论[D];山西大学;2006年

4 韩炳华;晋系青铜器文化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崔全全;英汉存现结构生成对比[D];延边大学;2006年

6 安剑华;四川盆地唐宋时期制瓷工艺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刘顶夫;从信访看中国法律文化[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李柳情;株洲县方言与中古语音系统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萍;试论反语[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任立侠;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5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215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